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1日苏丹阿卜耶伊报道:苏丹已经进入雨季,可是阿卜耶伊的天气依然是干燥而炎热。午饭时间,一群20来岁的丁卡族(Ngok-Dinka)男子围坐在阿卜耶伊镇主街一个由木梁、破布和枯草搭成的帐篷中躲避着酷暑。
他们一边喝着茶或咖啡,一边聊着当下该地区的局势。而其中一位沉默不语,低着头做着针线活。他一手拿着一只白挎包,另一手握着针线仔细的缝着,像是在改装那不是普通的包,“他是在做一个子弹袋,”坐在旁边的另一位男子向记者说,说着便“变出”一个满载的机枪弹夹,把它塞在白挎包的一个口袋里。
“如果我们想要和平,我们就必须准备好打仗,”当地人说。
持续的战争
打打停停、长达50多年的苏丹内战随着2005年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已经结束6年多。按照协议规定,苏丹南方在今年年初成功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超过99%的苏丹南方人选择独立,至此苏丹南方将于今年七月九日正式建国。
可是在阿卜耶伊,战火依然在持续。
从18世纪开始便居住在此的丁卡人认为自己是阿卜耶伊的主人;而来自苏丹北部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密塞里亚(Misseriya,后文简称“密族”)人则认为自己也应该是该区的主人,因为他们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居住在这里,放牧牛羊。
而两个部族争夺的背后则是南北苏丹关于这块区域所属权的问题。南部政府指责北方支持密族并提供武器;而北方中央政府指责南方派兵支持丁卡人。7月9日,苏丹南方就将独立,而阿卜耶伊的归属问题很有可能成为南北之间悬而未决的迷局。
根据《全面和平协议》,阿卜耶伊地区的居民原本应该在今年一月苏丹南方公投时也同时举行公投,由他们来决定自己愿意加入哪边。但由于两个苏丹未能就到底谁是该区域合法居民这一问题达成一致,公投未能如期举行。
苏丹南方政府认为丁卡人才是该地区唯一居民(丁卡族也是苏丹南方最大的民族);而北苏丹坚持认为密族也应该被算作居民。
而石油在该区的存在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地处南北苏丹之间的阿卜耶伊地区总面积为10,40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5万至20万之间。该区东部地区地署苏丹最大的产油区---1、2和4区块之内。阿卜耶伊镇是该区的行政中心。
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苏丹问题专家丹尼尔·拉奇(Daniel Large)认为苏丹人早已习惯把石油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而中国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所的李新烽博士则认为阿卜耶伊有可能成为南北苏丹之间新的“火药桶”。
各执一词
阿卜耶伊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部长孔·曼耶特(Kon Manyiet)在采访中向《中国日报》记者证实,2011年以来已有大约两百名当地人在冲突中丧生。
就在记者赴该地区采访前两天的凌晨,密族人突袭了阿卜耶伊镇北部20公里处一个丁卡人村庄,当晚造成5名丁卡人死亡,1人受伤。
中年人阿伊克·阿洛普(Ayiik Arop)便是在那次冲突中的失去家园的难民。阿洛普说袭击发生的时候是凌晨两点,正在熟睡的村民们被枪响惊醒。
丁卡村民们在慌乱中抵抗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撤离。
作为村里有影响的家族,阿洛普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一辆卡车,带上村里的老幼、妇女,装上一些简单的食品、炊具、桌椅等逃向阿卜耶伊南部一个叫阿高克(Agok)的乡镇。
从阿卜耶伊镇到阿高克的直线距离仅为40公里,但是由于路况极差、颠簸不平,这些村民们花了10个多小时才抵达。
“我们把老人、妇女、儿童撤走,可大部分年轻力壮的男人还留在那里,因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土地!”阿洛普告诉记者。
而战争的另一方,密族人则认为争端的根本问题,是丁卡人不允许他们进入阿卜耶伊这块他们传统的放牧地。一位名叫默罕默德·奥马尔·安萨里(Mohammad Omar Ansari)的密族领袖称阿卜耶伊局势是“灾难性的”。
苏丹南方战争的创伤
长期的交火留给这个地区的是深深的创伤。现在的阿卜耶伊虽然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却是一个几乎没有经济、没有政府供水供电、没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地区。
总人口为五万的阿卜耶伊镇仅有一条主街和一个市场。街边的房屋、市场的店铺、餐馆都是在破烂不堪,由木梁、破布、干草、竹席搭成的帐篷里。
主街的街头有一口水井,供应着镇上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用水。
幸好当地农田比较肥沃、水草也比苏丹其他地方丰富,因此当地还有一些农业和畜牧业。饥饿虽然存在却也不是特别严重。当地人主要靠吃一种当地生长的叫Durra的高粱。没有牲口的人家有时会用Durra和有牲口的人家交换。
可是当地气候条件恶劣,炎热不堪。阿卜耶伊镇所处的地方在一片沙地里,常年受风沙的摧残。
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阿卜耶伊农业、渔业、畜牧业部长马里奥·括(Mario Kuol)称这个地区今年已经接收了三万七千多名由于南北苏丹分裂而从苏丹北部返乡的苏丹南方人。
“他们需要设施和服务。他们可能会在阿卜耶伊定居。但我们连居所都不能给他们提供,他们中很多人只能住在树下,”他说。
的确如此,很多返回的人和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丁卡人目前就居住在镇郊河边的草地上。他们把床设在树下,床边搭一个石灶煮点高粱和一些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救济粮。炊具散落在灶边。
阿卜耶伊还是一个很多当地人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年龄的地区,因为战火几乎摧毁了当地所有的医疗设施。一名叫凯特(Kat)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的名字在丁卡语里面是“跑”的意思,那是因为他妈妈四十多年前正是在逃跑战火时生下了他。他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阿卜耶伊镇唯一的诊所就位于河边的难民聚居点内。这是一栋由爱尔兰人道主义援助机构GOAL建的一层砖房,总共4间房。
30多岁的邓·马约尔·库尔(Deng Mayal Kur)是这家诊所唯一的大夫。虽然这里缺少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可库尔说他还是经常接诊从40多公里外专程赶来的病人。
库尔说他诊治的病人中,大多数是因为乱喝河水染疾,也有很多是因为冲突中造成的骨折等。而每当有严重的骨折患者时,便是库尔工作最困难的部分。因为自己的诊所缺少设备,他只能把这些病人转到最近的、几十英里外的正规医院接受手术,这样不仅耽误治疗时间,颠簸的旅途也有可能让伤情加重。但这却是唯一的选择。
谈到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库尔说:“我希望阿卜耶伊的人们早日得到和平、干净的水、和更好的医疗设施。”
但这些愿望的实现看起来依然遥遥无期,因为仇恨、战争心态已经随着几十年的战乱深深的埋在了当地人的心中。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几岁大的小孩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唯一的玩具—— 一把用木片拼凑起来的枪。
苏丹总统巴希尔三月底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表示,称如果密族人不被包含在地区公投中,阿卜耶伊问题不可能解决。而苏丹南方政府则指责中央政府向密族人提供武器。
在互相指责、施压的氛围中,巴希尔与苏丹南方领导人萨尔瓦·基尔(Salva Kiir)就阿卜耶伊问题的谈判在三月中旬中断。
在以南非前总统姆贝基为首的国际调停下,谈判终于于三月下旬围绕阿卜耶伊居民资格、石油资源分配等问题重启,不过到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
石油的烙印?
丁卡人认为阿卜耶伊理应属于苏丹南方,因为他们从18世纪开始就已经是阿卜耶伊的原住民。他们认为北部苏丹打该区域的主意是由于这个区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他们认为是北方政府向密族提供了武器装备。北方政府对这一言论进行了坚决的反驳,认为是无稽之谈。
“他们(指北方政府)一旦看见哪里有石油,就想要占有哪里。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妥协的了,”苏丹南方政府任命的阿卜耶伊最高行政长官邓·阿洛普·括(Deng Arop Kuol)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他还说在阿卜耶伊北部地区的Kech/Diffa村(距离阿卜耶伊镇约50公里)有多达25个油井。
苏丹是沙哈拉沙漠地区第三大产油国,日产石油近50万桶。苏丹分裂后,预计将会有超过70%至 80%的石油储量在苏丹南方境内。
不过阿卜耶伊地区到底有多少石油却是一个谁都说不准的问题。有人预计能占到整个苏丹的11%,也有人说少于2%,甚至更少。
在朱巴大学从事石油政治研究的勒本·内尔森·莫洛(Leben Nelson Moro)副教授认为石油是阿卜耶伊争端背后的“大原因”,他认为这里今后会发现很多石油。而且由于大多数产油区地处南北苏丹交界处,莫洛认为石油涉及到南北苏丹划界的问题。
苏丹南方政府称目前南北苏丹间划界工作已经完成80%,但阿卜耶伊不在其中。“凡是没有石油的地方都划好了,有石油的地方都没划好,”莫洛说道。
阿卜耶伊地区东部地处苏丹最大的产油区1/2/4区。该区同时横跨南北苏丹。
根据Eurasia Review网站统计,2009年该区(含阿卜耶伊在内)的日均产量为18万桶,比2006年峰值的27万桶降低不少。该网站认为该区石油产量短期内会一直下降。
英文原文请见: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world/2011-04/21/content_1236744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张海洲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