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每年的中国国际体育博览会,就如同在中国举办的体育产业的国际大赛,是体育用品开发、生产、营销等国内外企业一起竞技的舞台。中国国际体育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晴雨表。从1993年博览会诞生时的4000多平方米的展位面积,到2008年展位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中国体博会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体育博览会。
下个月在成都举行的2011年体博会已有超过1100家国内外体育用品行业知名企业确定参展,展会将开放全部9个展厅,展会面积逾10万平米,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组委会预计本次体博会将有超过10万人次的观众到现场,包括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多家境外采购商、采购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并不能简单用体博会的规模大小来衡量。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正通过体博会的牵引作用逐步做大做强。”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亿元,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所创造的收益占到了其中的80%。2000年以后,中国体育产业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发展,远远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
马继龙说:“作为占据体育产业产值80%的体育用品业,其发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既是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作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持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更能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他表示通过在全国各个城市的举办,以及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要将中国的体育博览会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盛会。
他说: “2011体博会移师成都,是出于品牌建设长期规划的考虑。通过前一阶段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举办,体博会的影响力急需扩展到国内二、三线城市,辐射体育用品行业里更多的企业。”
“目前,中国体博会仍处在快速发展期。我们将在坚持规模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展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等多元化的需求。此外,我们除了每年举办冬夏两次综合性的体博会外,还准备举办若干个突出项目发展的专业展会。这样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展会,持续不断,力争将来能把中国体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展会。”
去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期间,体博会组委会推出了一个马拉松专项展会,效果之好出乎预料。马继龙说:“这个专项展更符合国际大品牌的市场定位,吸引了世界上多数有影响力的运动鞋大品牌。像耐克公司,它没有参加去年的体博会,但专门参加了马拉松展。整个展会的规格跟伦敦国际马拉松展不相上下。”
至于何时推出更多的专业展会,马继龙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划。“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企业对此十分认同。方向有了,正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项目发展的情况相继推出专业展。”并且在专业展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体博会将通过不同的专区来突出展会的针对性。下月在成都开展的夏季体博会就分了6个主题展区,球类、网羽等都有专门的展区,参展厂家可以更好地接近他们的目标客户。
马继龙认为中国体育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他说:“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的不足。此外,国产品牌在营销手段、品牌文化建设和品牌策划等方面,也和国际知名品牌存在明显差距。”(中国日报记者 陈祥峰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