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6日报道:春季对于即将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忙碌的季节,他们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为即将毕业找工作做准备。25岁的石宇恒也加入了招聘会大军。
唯一不同的是,他参加的招聘会是专门为招聘外国人举办的。
石宇恒本名叫Stephen Baron, 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2009年9月从英格兰来到中国,去年从宁波的诺丁汉大学取得国际贸易的硕士学位后,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
在这场4月北京举办的为期一天的外籍人才招聘会上,他繁忙的穿梭于各个雇主的展位之间。石宇恒说,他乐于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机会,虽然首选还是管理咨询类的工作。
他在适当的时候来到了适当的地方。至少国家外专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的夏兵主任这么认为。这场招聘会也正是由外专局主办的。
“雇主们提供的工作机会正日趋多样化。在几年前我们的第一场招聘会上,全部的工作都是语言文教类职业,也就是说,招聘者最注重的技能是应聘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这在头三场招聘会的时候都没有很大改变。到第三场的时候,95%的职位还是文教类。而到了今年,只有一半的职位是语言文教类的了,剩下的一半是专业职位,”夏主任说。
这些专业职位涵盖了媒体,IT业,制造业,金融业和医疗业等。
从2005年1月起,外专局每年都会举办外籍人才招聘会。夏主任说,第一场招聘会的时候,只有17家用人单位和25个老外出现在了现场。
“而今年我们每天的参会人数就有1200到1500个。”他说。
外专局数据显示,2010年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共有46万人次,稍高于2008年的44万人次。而外专局所举办的外籍人才招聘会也是全国唯一面向外国人的招聘会。今年4月的北京招聘会是在北京的第八届,全国的第十一届。到会用人单位130家,提供工作机会1600多个。
参加本届招聘会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用人单位,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钢、葛洲坝集团、中国农业大学等。
更高的水平
根据自己多年参加举办招聘会的经验,夏主任说,目前我国本土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对外国专家的切实需求,尤其是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而不是像之前,把雇佣老外作为用来摆设的花瓶。
去年年底,国内公司雇佣“白人充门面”的风潮曾经广受媒体关注。一些机构向国内企业提供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假扮雇员或合作伙伴出现在重要的会议上,以“提高本公司声誉”或者给人一种“国际化”的假象。
不过,夏主任说,来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可远不是只为了找一张外国脸。
比如今年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的葛洲坝集团,“之前他们并没有相关的需求,但是近些年的迅猛发展,他们今年也在寻找管理,市场和技术类的人才。”夏主任说。
“几年前当我们举办头三场招聘会的时候,找工作的人还以本科生为主。现在,有一半以上是硕士毕业,百分之八是博士毕业。”
专业技术比语言能力更受欢迎
来自The Language Key的邓杰飞和凯特琳娜也在招聘者当中。他们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培训机构,主要为企业高管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商务英语和其他技能的培训。
凯特琳娜说,他们的招聘小组刚从上海回来,马上就要去参加广州的招聘会,十分忙碌。
“这已经是我们第四次参加外籍人才招聘会了。不久前的上海之行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收到了将近100封简历,从其中挑选了15到20个进行面试。对这个结果我们很满意。”她说。凯特琳娜是该公司的招聘与特别项目经理。
她的观点和夏主任不约而同,都认为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有专业的商业背景。
“我们认为,一个老师只是教授英语这门语言,而一个培训师则是专业人才,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英语本身,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比如沟通谈判,演讲技巧,领导力,跨文化传播等等。所以,我们要求应聘的培训师拥有商业背景,或者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
凯特琳娜还说,他们看中应聘者的另外一个重要资质是中国和亚洲的相关经历。“如果他们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他们就能更好的提供培训。”
邓杰飞是该企业的首席财务执行官和发展总裁,他说,从本公司的招聘情况来看,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寻求职业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到中国来积累从商的经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希望到本土之外的地方工作并拓展视野,获得一些亚洲和中国的经历。”他说。
“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学习”
根据国家外专局的数据,参加外籍人员招聘会的人数从2005年的450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2700人。其中最大的一次涨幅在08到09年,从1500人到2200人。
2005年至今的11场招聘会共吸引了8500名到会者。其中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7%,四到十年的占29%,一到三年的占31%。
石宇恒则属于剩下的3% —— 毕业之后并没有全职工作的经验。尽管如此,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在中国找到一份长期工作。不过石宇恒说,他最终还是会回到英格兰。
“我希望今后在商界发展,因此获得一些中国经验非常重要,包括了解中国的习俗和文化。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学习,为了以后更好的职业发展,”他说。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在这里发展职业的机会也很大。在未来的20年,也许更短的时间,中国将成为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他说。
和很多其他在中国发展的外国人一样,石宇恒对自己的中国经历还有一个很大的期望,就是给他带来一口流利的中文。
找到工作了没?
夏主任说,今年招聘会的签约情况还在调查中,要到六七月份才能公布。不过他说,“根据往年我们发送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在80%以上。”
那么,石宇恒的求职情况如何呢?“还可以。”他自己这么说。从招聘会上回来之后,他已经收到了几家公司的邮件。周三的时候他去了亚洲金属网面试一个咨询师的职位。
石宇恒说,自己也不确定是否能够得到那份工作。
“不过我希望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能找到一份工作吧。”他说。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5/06/content_1245469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王岩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