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20日评论版头条文章:消费水平的高低,既是衡量民富优先发展以及民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年来,中国消费率持续走低,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以投资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十二五”能不能初步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败所在,也是改革攻坚的重点所在;既影响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又决定着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消费失衡成为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GDP增速很快,消费率不升反降。产生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以做大GDP、国富优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家生产能力的增长快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并不断拉大贫富差距。虽然最近一两年消费率有所回升,但当前实际消费增速又出现了回落迹象,居民消费倾向尚未明显改善。消费率的不断下降,使经济增长被迫更加依赖于投资出口,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大了经济生活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矛盾。
以拉动消费为重点推进政策调整。总体说,如果相关政策和改革到位,“十二五”中国有可能初步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即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消费率从48%提高到55%左右,把居民消费率从35%提高到45%左右,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政策调整,形成拉动消费的大环境:第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4年的51.2%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39.7%。这样十余年持续下降的情况,并不多见。第二,改善居民消费倾向。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大,尽管这些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不稳、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第三,提升消费结构。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型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要提升消费结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第四,优化消费环境。近年来,食品安全等问题频发,消费环境有明显恶化的趋势,这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在于企业缺乏道德自律,更在于当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以拉动消费为重点的改革。拉动居民消费重在推进相关改革:第一,年内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这项改革,不仅社会各方面期盼非常大,而且对拉动消费具有决定性影响。建议上半年尽快征求社会意见,年内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第二,“十二五”有条件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变消费预期,对化解社会矛盾也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供给责任,继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第三,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十二五”全面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促进这项改革的突破。第四,加快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工程,社会对此有很高的期待。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5/20/content_1254538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