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巴塔利班为拉登复仇 海军基地大开杀戒|卡恩被捕前不忘风流 夸空姐“臀部正点”|英警察被忽悠 派直升机围捕玩具老虎|
中国日报精选
美国互联网战略凸显霸权思维
2011-05-24 06:59:29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24日言论版文章:正当人们以为美国会在外交政策上“浪子回头”、重回和平道路之时,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这份报告表明,美国对于互联网安全问题仍秉持着“动真格”的态度,它对于互联网攻击甚至会不惜采取军事行动。

对于那些怀疑美国政府意图干预互联网的企业和国家来说,《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发布不亚于敲了一响警钟。这份《战略》虽然表面看上去是打着安全旗号的条文,但它从头到尾无不充斥着美国互联网战略的传道意图:一方面,它规定外国人必须要让本国互联网“国门洞开”、“聆听箴言”,但另一方面,美国又给本国互联网扣上“保护国家安全”的高帽子、要把本国互联网“大门”给关上。

白宫向来青睐扳动互联网领域的“杀戮开关”,曾无情绞杀了“维基解密”(Wikileaks),并积极进行域名解析服务的封堵活动;它在以前所未有、无可比拟的力度推进间谍活动,同时又给本国机密工作披上无法穿透的“盔甲”——奥巴马总统恐怕已经没有那么高的“道德制高点”可供他为美国互联网战略“传经布道”了。

听奥巴马的核心幕僚们宣读新“互联网自由政策”,无异于听一番长达43分钟的喋喋不休,无异于听美国高中生辩论“美式自由的重要性”,无异于听全美选美大赛参赛佳丽阐述“如何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从表面上看,这一“历史性战略”的面世是积极向上的、彬彬有礼的、激情又不失现实的,但相关人士为之进行的鼓吹怎么听怎么像“奥威尔式”的宣教灌输,他们那些欺人之谈太过违心,而且他们从不说出光鲜辞藻之下截然相反的真实意图。

此番政治表演的舞台明星,就是欢欣鼓舞、热情洋溢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用“外交辞令”表达着美国立场,不厌其烦地劝说全世界接受美国标准作为统一标准。一头金发的她穿着一双精致的红鞋,戴着一串红色项链,而她的激情言论差点让我混淆是非、黑白颠倒。她指出政府应增加支出,提高美国政府监控、管理互联网的能力,“以保护表达、自由和集会的基本自由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受侵犯”——她以为这个理由能像“魔棒”一般点石成金。

但是,政府管控的加强并不能带来等量的自由,监控力度提升也并不意味着能隐私同样能受到保护。拥护有利于美国的“双重标准”,也不一定就能提升国家安全。

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紧随其后,大谈打击互联网犯罪的重要性。“在使用笔和纸的时代,赤裸裸地直接盗用信息是不可能的,而如今信息盗用不仅可以做到不知不觉,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起作案。”维基解密曾经把他也吓得不轻,所以他此次发表讲话时小心翼翼,拼命躲开那个名字,一次都没提到。

骆家辉也是重要鼓吹手之一,他头上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即将离任的商务部长,另一个是美国驻华大使提名候选人。他积极要求与北京探讨这些议题,不仅是为了赢得参议院认可而摆出政治姿态以求加分,也是为了体现其政治上对美国的忠诚。

虽然美国政府对于互联网安全议题的操作暗地始终都绕开核心问题,但目标明显是针对维基解密的。在如今这个世道里不言自明的是:美国政府所致力的“自由”并未惠及普通民众,更不用说解密者和外国人了。

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被当成国家公敌,布兰德利·曼宁在美军大牢里日子也不好过。《纽约时报》也在从阿桑奇处获得想要的东西之后,把自己跟阿桑奇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

这份《战略》的内在精神如果说有拿得出手的地方,那就是:放出美国政府不想放出的信息,“后果很严重”;而若能在全球范围内散播符合美国政府利益的信息,就“简直好极了”。

第一种信息是必须无情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而第二种信息则是要全力灌输给美国的伙伴们的。我们姑且拭目以待,瞧瞧华盛顿方面资助的、《纽约时报》吹捧的网络炒家们是怎样导演出更多的颜色革命和“自发的”暴乱的。

更令人棘手的,则是美国动不动就喜欢诉诸武力,往往威胁还没芝麻点大的时候就动不动把动武提到台面上来,这种招牌习惯常常不招人待见。可是,常态的战争就真的符合美国无产阶级的利益吗?况且,对于网络空间的进犯者,又该采取怎样的惩罚手段呢?是使用非常规引渡,还是严刑拷打?是斩首行动,还是无人机空袭?

山姆大叔一手端着枪杆子,另一手端着讨饭碗,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从北极管到南极,疲于奔命——他难不成也要在网络空间中如此叱咤驰骋一番?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曾以精到的见解描绘出强权惊人的一条共性:它们沉醉于霸权,长此以往必将滑向极权主义的深渊——小说中设定的国家就影射了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同盟关系。他强调过,“英语民族并非天生就优人一等;而极权主义若不坚决打击,势必会无往而不利。”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5/24/content_1256552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项目访问学者  菲利普·坎宁安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吕捷)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来自泰国的洋娃娃美人
没有做作,不要性感,不要妩媚,来看新生代美女,来自泰国的“洋娃娃美人” >> 详细

论坛
实拍印度最真实的乡村画面

实拍印度残酷真实的乡村,人瘦牛瘦地也瘦,但宁静的乡村,人们也悠然自得。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