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揭开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前记者死于家中|《太阳报》网站被黑 布鲁克斯丈夫被警方盯上|夏日的清凉搞笑!“乐跳”游戏席卷国外网络|
中国日报精选>评论
立交桥建蓄水池为疏导交通,更为留住雨水
2011-07-20 10:23:3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20日社论文章:上个月23日傍晚的大雨使北京交通陷入瘫痪,因为积水过深,下挖式立交桥下成为司机的梦魇。北京市政府18日表示,要大力提升下挖式立交桥排水能力,在有条件的桥下建立地下蓄水池,收集雨水。

北京常住人口1961万,提前10年超过1800万人的计划限额。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北京是世界上“最渴”的城市之一。此前,市内雨水的最终归宿是下水道,与污水同流,这些天赐的宝贵淡水资源瞬间被污染,令人扼腕。

雨水蓄存对许多大都市而言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纽约市政当局今年4月给市民发放了1000多个雨水容纳装置,鼓励人们收集雨水。东京的排水系统会在降雨前根据雨量预报调节收集和排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东京的城市绿地大都低于周边的混凝土或柏油地面,尽可能多地将汇集雨水,补充地下水源。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地下及地表淡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城市国家,仅仅依靠蓄积雨水便打造了世界知名的生态环境。新加坡的原则是,不浪费一滴雨水。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对雨水作为重要淡水资源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同为内陆城市,巴黎人脚下有2400公里的排水管线,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有近2000人的专业工人维护这个庞大的地下王国。法国人150多年苦心经营才换来了首都大雨中的淡然,同时从容地收下了大自然慷慨赠与的每一滴甘露。

北京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始建于明朝,此后只在必要的时候小修小补,排水效能可想而知。作为近2000万人口级别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只依靠北部山区的几个中小型水库收集自然降水,而让广大市区内的降水随污水白白流走。

人口持续膨胀,北京过度依赖地下水成为不争的现实,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长时间过度开采,缺少补给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北京49座下挖式立交桥中只有一座复兴门立交桥设有地下蓄水池,而复兴门桥作为西南二环的低点却从未因降雨而积水,其周围的几座立交桥在上个月的暴雨中都成为重灾区。

在给其它立交桥增建蓄水池的过程中,切忌求快,必须根据其配套的排水系统和周围环境,参考常年降雨量统计数据,经过缜密的计算,才能建成经得起考验的蓄水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后期养护与维修。水利工程是千秋大业,规划的前瞻性和维护的长期性尤其重要,毕竟,存水总比排水难。(中国日报社社论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诡异摄影作品:脸的骗术
这组诡异超现实感很强的摄影作品,拿我们对人体的感觉玩起了小把戏。 >> 详细

论坛
全球六大舞娘盛产地/图
巴西、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中东是舞娘盛产之地,但每个地方的舞娘都各有特点。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