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冰岛前总理出庭受审 总统称英荷强迫还债|图:调皮松鼠为找坚果被卡相机镜头罩|英选手蝉联“红牛杯”悬崖跳水冠军|
中国日报精选>特稿
封面:“宅童”引发的担忧及思考
2011-09-06 06:00:52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6日报道:

引言

越来越多的孩子假期“宅”家中,跟许多80后、70后甚至更年长的父辈们相比,如今的孩子们和朋友们户外游戏的时间少了许多,陪伴他们的,更多是网络游戏还有那些藏在屏幕后面的“虚拟”玩伴儿们。很多专家担心,这样的童年对孩子们的成长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北京,已过午夜,14岁的余坤还在网上玩在线游戏。在他们班级的QQ聊天群里,还有另外一位同学也还在网上游荡。余坤的爸爸妈妈已经早早入睡,第二天清晨还有一天的工作等着他们,夫妻俩都没察觉儿子还在他的小房间上网。这是余坤今年暑假的最后几天,开学后他就要上初二了。但这最后几天的深夜“冲浪”,并不是假期前肆无忌惮的放纵,他和他的很多同学们都已经把上网当成了业余生活最寻常的一部分。

余坤通过QQ告诉记者:“假期也没什么好玩的,一个半月的假,挺长的。我们年纪还有点小,父母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跟我们玩。我们想出去远的地方旅行他们又不同意,怕不安全。”余坤在班上有三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但几个人的家距离都挺远。“平时我们聚在一块儿的时候也就是去一下美术馆或者公园什么的,但也不能总去吧,那太无聊了,这些地方我们都见了十几年了。”

和户外有限的活动相比,余坤和他的朋友们更喜欢上网。他说:“很有游戏都是可以集体玩的。在家里就能和朋友们聊天,还能一起互动,多好啊,为什么不待家里玩儿呢?”

家长们对于孩子逐渐变化的业余生活也开始有了担心。

湖南长沙的杨瑾兰这几天正愁儿子明年的中考。家里已经给15岁的儿子定下了目标是湖南最好的中学之一——长郡中学。对于杨瑾兰来说,孩子的成绩不是大问题,让她头疼的是儿子厚厚的眼镜片和超标的体重。她身高一米七的儿子现在已经快180斤了。过度的肥胖让孩子的体育成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上好高中的筹码又减了一些。“他80%左右的时间都在家里,很少出去运动,要么看书要么上网。出去玩我们怕他交坏朋友,老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我们小区里一般都是幼儿园的小孩比较常聚在一起,像他这么大的孩子现在都各玩各的,很少一起做点什么,”杨瑾兰说。

更多的担忧

离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孩子们出门玩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昆明某高中80后老师陈楠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和他们那个时候太不一样了。“他们比我们那时候学习压力大多了,出去玩的机会也少了。我们那时候基本上下课以后就出去外面玩,童年就没有电脑这种东西,我们的家庭作业也挺少的。串门子也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还会去外面抓虫子,钓鱼,这些好玩的东西估计现在的孩子们都没机会碰了。”陈楠说,没有网络的生活反而和朋友关系更近了,他觉得人和人面对面的相处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8月7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六成以上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宅家”的日子里,有一半的时间都泡在网上。

在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对该市大中小学近5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近7成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尽管“宅家”现在越来越普遍,家长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专家们位家长提了个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0年进行了第三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该调查覆盖了全国10个省,发现网络已成为少年儿童与朋友交流、联系的普遍平台,是他们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途径。在近6千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经常或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

该中心分别在1999年和2005年做过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到2010年间,使用网络的青少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只有2.6%的孩子会从网络获取最新的信息,这个比例五年之后增长到了11.5%。

一位北京的妈妈在采访中对我们抱怨孩子和自己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她说:“女儿上小学的时候都会把一些小秘密告诉我,现在上中学之后,好多业余时间都在上网。我特别担心她有网瘾,然后厌学。”

“宅”背后的问题

很多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宅家”上网的习惯会给孩子带来,但一些专业研究已经发现了长时间上网给孩子们造成的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等人在2010年5月发布了一项,名为“互联网问题系列调研”的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已有大约20%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父母的日常交流时间,近3成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亲戚、邻居的日常交往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课题组2008年发布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该研究收集了约10万年少年的心理健康数据,结果发现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另一方面,一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在逐渐下降,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

参与课题研究的辛自强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水平的下滑与社会变迁有关,但是其他的方面,诸如孩子们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强调,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辅导很关键,对于1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的帮助尤其重要。

“宅”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在“宅童”增长这个问题上,中国并不是特例。英国BBC今年5月发布了一则调查报告,指出新时代的青年宅化度太高,而锻炼水平令人担忧。该报告来自于英国铁人三项赛协会对于1500名6到15岁的英国90后青少年。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孩子不会骑自行车,15%的孩子不会游泳。尽管1/3的孩子没有自己的自行车,但他们当中有80%的人有一台以上游戏机,70%都有手机。超过一半的被访者承认他们从来都没和父母一起做过体育运动。

在美国,情况也并不乐观。8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协会第119届年度大会上,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拉里•罗森博士展示了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使用Facebook的令人苦恼的影响,除了表现出自恋倾向外,青少年显示出更多其他的心理紊乱症状,包括反社交举动、狂热和激进倾向。同样,每天过度使用媒体和技术,对他们未来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调查也显示,Facebook让人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中学、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往往每隔15分钟就查看Facebook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高。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专家南振国主任告诉记者,长时间“宅”家,不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起到负面作用。

人民日报今年曾经报道,目前我国已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自私、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在众多的原因中,过重的学业压力和日趋减少的人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南主任鼓励家长们积极地对孩子的网上交际进行指导,防止孩子花过多的时间上网。他说:“家长们至少应该先了解目前的一些新话题和新技术,知道现在的孩子都在干什么,这样说服他们也才比较容易。和家人的沟通非常重要,家长们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倾听的时间应该是说教时间的5倍以上。”

积极的一面

虽然有不少负面影响,孩子们“宅”家上网还是有它积极的意义。拉里•罗森博士的研究发现,常常上facebook或者类似网站的年轻人会对他们的网友表现得比较仁慈。另外,网络社交还能帮助一些年轻人用一种让他们更舒服的方式去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同时也能让年轻人学到更多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也更愿意鼓励孩子们在假期或课外多进行户外运动或者旅行。在美国,青少年业余时间到医院、游客服务中心等地做义工非常普遍。德国的孩子则愿意用假期去旅行。

在中国,夏令营近年来获得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除了以前传统的外语夏令营和国内游夏令营,有的城市现在还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夏令营,比如拓展或者国外主体游等等。在安徽,有旅行社还推出了高尔夫夏令营。据了解,大部分夏令营的价格都在2到3千左右。而对于一些负担不起高价夏令营的家庭来说,社区的小型活动成为了更好的选择。很多社区为孩子们过暑假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等。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9/06/content_1362633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杨万丽   编辑  邓睿)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盘点风靡世界的“裸”生活
天体主义在欧美非常盛行,“裸”生活早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看看都有什么有趣的吧! >> 详细

论坛
军中玫瑰:女卫生兵(图)
女卫生兵她们坚强自信,美丽温柔,她们是硝烟中的白衣天使,解放军队伍里的铿锵玫瑰。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