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29日封面文章: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因信号设备发生故障,交通大学站至南京东路站上下行期间采用人工调度的方式。14时51分,在豫园往老西门方向的区间隧道内发生了5号车追尾16号车的事故,导致284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网友在微博上称追尾撞击发生后人们多米诺般倒地,地铁里哭声一片。截至目前,就诊检查人员中已有189人出院,住院和留观95人。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介绍,现在在院人员伤情稳定,无危重伤员。发生追尾事故的上海地铁10号线已经在27日晚间逐步恢复运营。
这是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铁事故。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就10号线追尾一事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
在事故中受伤的乘客当然是不幸的,但跟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梯事故中死亡的13岁男孩相比他们又是幸运的。
7月5日早上,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设备故障,正在搭乘电梯的部分乘客由于上行的电梯突然之间进行了倒转,原本是上行的电梯突然下滑,很多人防不胜防,人群纷纷跌落,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造成1人死亡,28受伤。
而这只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地铁相关事故之一。频频发生的地铁运行和施工事故给全国正在兴起的地铁建设热潮罩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民众对地铁安全的担忧。
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认为我国现在的地铁大跃进有不妥之处,存在很多问题亟需纠正和解决,需要更多睿智的思考。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参加各地举办的地铁实践研讨会中发现,现在各个城市地铁规划设计图的抄图现象非常严重。从设计院出来的图纸在地铁设计、结构、施工方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地铁规划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千篇一律肯定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产生巨大破坏。比如我这次去武汉,就听到当地老百姓好多的抱怨之声。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很多需要地下挖的路段都改成明挖施工,导致原本就拥堵的交通更加拥堵不堪,”王梦恕说。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也认为,地下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所以需要比地面工程更有预见性。
“地下空间的开发要有统一的规划,需要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配套,”他说。
另外,地铁建设如此之快,一些项目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建设问题。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比谁有地铁,谁的线路更长。有些城市甚至把地铁修到了人员稀少的郊区、菜地。这样的地铁对于城市中心区和易发生拥堵的地区毫无帮助。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地铁加密,连成网,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73岁的王梦恕说道。
另外,出于政绩考虑大多数城市都希望工程越快竣工越好,于是出现了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层层转包等问题。而承包商出于利润考虑也多是转包或降低工程质量、偷工减料,使很多的安全配套设施和管理措施出现缺位。
在这点上王梦恕建议,应尽快实施和推广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度,比如找一家大企业代理整个一条地铁线的全部规划、设计和施工。这样也会有效地平衡设计方和施工方的利益,最大程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学习南京地铁的经验,引入社会融资,这样有利于监督工程质量,减少国家投入和贪污腐败的发生。
除此之外,现在有20多个城市在兴建地铁,但是我国的相关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而且管理水平也跟不上。
“过去是几个优秀的设计师组成一个团队领导一条地铁建设,而现在变成一个设计师主导一条甚至几条,”张雁秘书长说。
“我们现在不但缺专业的设计人员,还缺少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管理和人才技术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才培养亟待增加,”他说。
“对于地铁等大型工程建设,最忌讳的就是一窝蜂上,一些城市确实是需要建地铁来缓解交通压力,但各地更应强调因地制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指出。
有些地方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像上海那样,建地铁的成本和困难程度肯定比北京要高。而一些中等城市,其实更是没有必要建地铁,地上交通资源一般都够用,否则容易造成浪费。
“但现在很多地方都习惯于一窝蜂的去搞建设,包括地铁,但建好之后,运营效果不理想了,那又是一种浪费。”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建地铁,相比之下,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成本只是地铁的五分之一,而且效果也不错,”王梦恕说。
地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为民造福,所以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地进行风险性评估,应慎重对待“地铁热”,注重可持续发展,他这样说道。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9/29/content_1381444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何娜 编辑 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