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俄计划打造“隐形舰队” 将成海军未来主力|意女潜水员展现魔幻之手 恐怖鲨鱼倒立其掌心|捡垃圾、弹钢琴 机器人技术令人惊讶|
中国日报精选>社会
国外读者期望更多中国原创的文化产品
2011-10-19 06:00:56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19日德国法兰克福报道:西方观众急需中国作家、记者和艺术家提供拥有独特视角的文化产品和出版物。

法兰克福书展的很多参观者正是为此而来。德国游客Almute Grohmann-Sinz说,“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籍。但是它们都是外国人写的。对我们读者来说,如果有机会阅读由中国作者写的有关中国的书,那会很好。”

对于Grohmann-Sinz来说,原创才是王道。他表示,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但是要找到外语写的原创中国文学,比找从西方视角写中国的文学更难。

Grohmann-Sinz 说:“如果我们能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中国,由于它更加原创,这将大大丰富我们的知识。此外,这样不会出现刻板印象问题,所以如果能在这展出更多的中国出版物那就好了。”

他的朋友Gisela Bassa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我们有机会读中国人写的书,那我们对中国的看法将会不同。”另一个游客Jay,坚信如果能提供中国人的观点,那么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将减少。

在法兰克福书展周围转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支持改善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增强对中国及其文化的认识。消除成见、增进了解将有助于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然而,尽管中国已经在向外介绍书籍和出版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于中国的出版商来说,要找到合格的中国作家和翻译者仍是让人头痛的难题。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IPG)的常务副总裁郭晓勇表示,中国需要增进西方读者对中国的理解。他还表示,将中文材料翻译成外语的能力也缺乏。“当然,很多中国的翻译者可以做此工作,但是质量往往不高,”郭晓勇说。“我们没能很好地以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呈现中国;例如,我们不擅长讲故事。”

郭晓勇说,中国需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中国可以通过文化形象,提高其在世界各地的软实力。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一大挑战。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大片,因此,要在海外发扬中国文化变得更难。

与此同时,西方消除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很重要。郭晓勇说,“传播中国文化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我坚信像今天的书展这样的活动将带来更多的文化产品,并将对中国的成功做贡献。”郭晓勇的公司每年以40多种语言出版3000本书 ,同时拥有5个期刊出版社,以一系列语言出版24种期刊,包括阿拉伯语、日语和俄语。

30年前,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段时间中国的宣传做得不好也不真实,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郭晓勇说:“我们正在改变,但是西方社会仍持怀疑态度。”

西方世界可能以“有色眼镜”看中国。因此,尽管那些人认为他们知道的其实是错误的,却不愿承认自己可能错了。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文化处负责人李新表示,还在做其他一些事情以解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反差。例如,德国将举行“中国文化节”。他说:“文化是必要的,因为人们需要互相了解,我们需要西方人了解我们和我们的思想。”

李新表示,由于会被相互之间的误解以及他们对另一方的评价所局限,误解和误会对国家间的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太平盛世,英才辈出。”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10/19/content_1392926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驻布鲁塞尔首席记者   付敬 Eveline Filon   编译   张斯   编辑   邓睿)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欧洲随地小便现象严重
为什么在欧洲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却有着随地小便这样不文明的举动呢? >> 详细

论坛
摄影师拍女性最美消亡瞬间
日本摄影师历经多年走遍许多地方,对近百名女性进行拍摄,抓住女性最美的“消亡”瞬间。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