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4日评论版头条文章: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过去十年,以WTO成员国的身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规则的实践证明,入世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
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提供了更透明、更安全、更有预见性的世界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这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中国经济推动着全球经济复苏。这与中国的市场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它加强了国有企业、银行和农业的竞争力,并证明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有益于中国和世界的明智决定。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已经充分、全面地执行了世贸组织所要求的贸易自由化的承诺。关税和非关税限制显著减少。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已从入世前的15%降低至2010年的9.5%。其次,中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中国2001年刚加入世贸组织时的进出口总额仅为5096亿美元;到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为2.97万亿美元。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出口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进出口服务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上升为2010年的3624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海外投资也持续增长。2010年外国直接投资达688亿美元,占当年全球总量的5.2%,并连续9年保持了49.9%的年平均增长率。
此外,中国向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提供免税、免配额等优惠政策的市场准入待遇,结果,中国在2008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严格履行了对最不发达国家削减关税的承诺,而免税配额也将进一步落实。胡锦涛主席在本月早些时候的法国戛纳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承诺,逐渐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现在,中国的开放度为62.5%,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水平。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政府担忧入世可能会对比较脆弱的行业,如汽车工业和农业造成影响。但是由于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提高生产力,并投资了几十亿美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这些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技术和产品质量迅速增强。在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且2010年汽车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达1085.3亿美元。
中国关于农业的政策也经历了最显著的调整。在这10年中,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8.8%下降到15.2%,中国的粮食产量从2001年的4.5264亿吨上升为2010年的5.464亿吨。中国现在是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中国对其法律法规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以与WTO的基本原则相一致。中国全面修正了其国外投资的法律,统一了国内和国外所得税,发布并实施了《反垄断法》,促进了外汇的改革,并扩大了人民币的跨国使用,这将逐渐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更重要的是,加入WTO促进了中国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立法和程序的透明度。
在过去10年中,中国也已成为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刚开始时参与有限,中国现在是各领域多哈回合世界贸易谈判的积极参与者,其代表性和发言权也显著提升。中国现在已进入世贸谈判的核心,实现了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重要转变,提出了100多个提案。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没有明确界定。但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对根本利益的战略视角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是一致的。中国积极维持并发展与发展中成员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中国寻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平等,作为旨在解决它们之间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对话基础。然而,中国不想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主要原则和立场是,充分重视发展中成员国的利益,以制定一个更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持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国将在现有的WTO体制框架内,继续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尽管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的声音有限且其内部机制和机构有不足之处,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时坚持这一观点:WTO应维持现状,而不是寻求体制改革。真正的挑战可能来自世贸组织规则本身,中国政府一直认为它们不完善且不公平。只要这些规则通过协商、合作甚至妥协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世贸组织的国际多边体制就将会是有效的,既定的国际秩序也将改善。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世界平衡和互惠互利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所以在接下来十年,中国将继续参与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和促进投资,以帮助建立一个和平、和谐与繁荣的世界。
英文原文请见: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11/24/content_1415349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李罗莎 编辑 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