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日报欧洲版及东南亚版发表关于“李克强经济学”最新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及双边投资条约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推动力。
近来,巴克莱资本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用来指代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巴克莱在报告中称“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即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如果你认为这三个“支柱”会全面诠释“李克强经济学”,你可能就错了。因为种种形势表明中国的这位新总理正试图将“国际化”这个元素添加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里,而大力发展自贸协议及双边投资条约是他实现这个目标的重大举措。
我们不难发现,自从李克强于今年3月出任总理,中国便加快了发展自贸谈判的步伐。今年4月,中国与欧洲国家冰岛签署首个自由贸易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
本月初,中国与瑞士签署《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实施零关税。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复杂艰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良药。中国一向支持多边贸易体系,认为国与国、区域之间的贸易安排与多边贸易安排是两个重要轮子,都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
李克强乐意并致力于同外国发展自贸区协议的种种举措反映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发展经济思维模式的重大改变。
中国曾与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保持距离。如今中国官方显示出了对这一协定的兴趣,与以往避而不谈相比,态度有所松动。
种种形势表明,与上一届政府相比,李克强思路发生了战略性改变,因为他坚信中国不应该将自己与任何区域性及国与国间的自贸合作排除在外。而他这份发展全球化并推动中国与多国建立自贸区协议的决心也比以往前任总理要强烈。
究其原因,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回顾过去,中国经济的黄金5年发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也就是2001年,而在那之后,中国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李克强从他的前辈朱镕基那里得到启示,就像当年朱镕基执政的时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李克强希望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与发展双边投资条约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相信,如果李克强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中国经济增长的蓝图会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