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北部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都因其“雄、奇、幽、秀”自然美特征广受各地游客的喜爱。该地的喀斯特地貌历经无数变迁,反映了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生命记录、地貌演化、地质形态、自然地理特征。
当游客的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的时候,周围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的起伏的丘陵能为他们消除旅行带来的疲劳。走进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的施秉,周围的森林和岩层也能为游客带来平静。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申遗办主任王云表示,这个地方的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70%,这使得该地区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无论是起伏的山脉还是上空延绵的云海无一不让游客感受身心的洗涤。
施秉喀斯特作为世界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杰出代表,是发育在5.7亿年的古老白云岩性基础上的锥状峰丛峡谷喀斯特,例证了白云岩在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及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典型景观。
2008年,经专家考察论证后,施秉喀斯特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
据王云介绍,提名地范围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水清澈、植被茂密,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喀斯特系统世界首席专家威廉姆斯在考察过施秉喀斯特地貌后表示,“在景区的经历,让我对这里的塔状喀斯特地貌和突出的自然景观能够满足世界遗产第七条标准这一点深信不疑。”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喀斯特景观。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面积占全国喀斯特地区总面积的55%。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施秉县副县长陈国胜表示,“如何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自从2008年以来,该县政府就一直鼓励当地居民积极投身到对该地的环境保护中。
陈国胜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喀斯特地形地貌,我们引入了科学的污水排放技术,还改造旧房屋、建立垃圾场和路灯等设施,同时,还鼓励当地的村民开设宾馆和餐馆,发展相关旅游产业。”
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截止到今年9月,施秉的游客达到105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42%,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了7.99亿元,同比增长了32.56%。
施秉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人类带来独特自然遗产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村寨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白垛乡是施秉县此次申遗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一个乡镇。
目前,白垛乡政府已投入900万元进行改造旧房屋、建立垃圾场和路灯等设施的项目改造。
白垛乡党委书记彭勤介绍说“乡政府每户补贴2万元,帮助他们开设宾馆和餐馆。此外,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政府还为当地村民提供柴改煤的津贴。”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2013年11月14日19版 http://www.chinadaily.com.cn/m/guizhou/2013-11/14/content_17104388.htm
(中国日报记者 李珺 曾君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