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
滚动新闻

日本对华投资为什么趋于减少?

2007-08-21 11:40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1日报道,在整个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日本对华投资在2006年却比上年明显减少,这一增一减究竟出于什么原因?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冯昭奎在《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分析其中存在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复杂原因,全文如下:

(1)在政治方面,虽然自安倍首相于去年10月访华、温家宝总理于今年4月访日以来,中日政治关系趋向改善,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但不能低估过去几年中日政治关系乃至国民相互感情遭到破坏和损伤的程度之深,危害之大,至今两国政治关系依然“脆弱”,为使两国关系和国民之间的相互感情真正得到修复,尚需做出很大努力,可谓任重道远。

日本对华投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近几年来中日“政冷”的后遗症所致,对于经济界来说,由于多年“政冷”使日本企业感到“心寒”,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和某些学者、媒体夸大中国投资的政治风险,有些人则鼓吹应采取所谓“中国+1”的分散风险策略,就是将一部分直接投资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基本上不存在“政治关系风险”的国家或地区去。尽管中国的一些专家一再强调“中国是最安全的投资地点”,不赞同“在华投资有风险”的说法,但日本经济界对于两国领导人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积极表态,仍然感到心里没底,认为还有待落实到行动上来,他们并注意到两国之间的一些主要争执并未解决,甚至担心中日政治关系不定在什么时候又会变坏。

(2)在经济方面,日本经济界有些人士认为,在主要制造业领域的对华直接投资已接近饱和,这也是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减少的原因之一,为此,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正在转向金融、商业流通及其他服务行业。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等成本、费用上涨,日本企业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投资对象国。至于某些高端技术或基础性制造技术(如精密模具等)行业需要雇佣能够长年潜心钻研技术的技能劳动者,而中国虽然劳动力丰富,却缺少有“长性”有敬业精神的技能劳动者,加上日本企业防止核心技术外流、保持本国制造业技术竞争力优势的考虑,致使近年来不少日本高技术企业将一部分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劳动者的生产据点“迁回”国内。

近来,日本一些经济专家散布中国经济存在“泡沫成份”,甚至预言中国“泡沫经济”将在2008年奥运或2010年世博前后趋于“崩溃”。然而,中国经济与国情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经济与国情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专家一再指出,中国经济不至于在奥运、世博前后出现“硬着陆”甚至“崩溃”的前景,但在日本散布“中国泡沫经济崩溃论”的经济“专家”为数不少,其影响不容低估。有的敌视中国的评论家甚至主张日本应该故意加强那种具有“刺激泡沫”的投资活动,以便促使中国“泡沫经济崩溃”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至于一般企业则担心其投资会因为所谓“中国泡沫经济崩溃”而遭到损失。

(3)在安全方面,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在日美依然相当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媒体甚至将中国“和平崛起”歪曲为要复兴“中华帝国”,谋求恢复历史上的“版图”,声称历史上任何崛起的国家都不会不使用“和平”的名义,将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相提并论。在此情况下,日本方面对可能转用于军事的高技术进行严格控制,甚至惩罚向中国出售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日本企业(因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其他军用机器人正是美国军事战略中计划发展的下一代武器装备之一)。在高技术转移方面,日本制造业不仅需要注意其政府有关部门的监视,还要吸取80年代“东芝事件”(因为向苏联出售可用于加工潜水艇螺旋桨的多轴数控机床而遭到美国极其严厉的抨击和处罚)的沉重教训,注意美国方面的更加严密的监视。这种状况显然在严重限制日本高技术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

(4)在环境方面,中国尽管获得“世界工厂”美誉,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面对工业化的进展,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本身也在有意识地抑制那些耗能耗水多、污染环境的制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相应地依据环境标准对外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甚至禁止进入。由于在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当中,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就是制造业的比重较大,因此,中国国内生态环境的限制对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的影响比较大。

尽管如此,今后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仍将会继续发展,但笔者认为这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能会跟迄今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今后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可能出现如下的新动向:

(1)中国政府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给日本的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从中国方面看,我们也确实急需在节能、环保领域导入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日本作为世界“节能的模范”,理应成为我国在相关领域导入外资的重点国家。加之,日本在环保方面向我国提供的资金合作,日本企业向我国购买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权,都可起到促进日本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对华投资的积极作用。

(2)“民以食为天”。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理应成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产业。在此领域积极导入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引进日本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率(目前中国农业的生产率仅为日本的40分之1),培养中国年轻的农业经营者,既有利于改善中国国内的农产品供应,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向全世界出口。例如,2006年5月日本朝日啤酒公司在山东省莱阳市投资开设第一号示范农园(占地100公顷),导入日本最新技术,实现从种苗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流程系统,其目的就是向中日两国提供高附加价值、安全、安心的农产品。这种投资模式很值得推广。

(3)在阻止沙漠化、改造沙漠荒原方面加强中日合作。长年来日本的非政府组织人员来到中国各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事业。其实,改造和利用沙漠荒原也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可成为日本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领域。例如种植在沙漠地带也能够生长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经济林(日本一家中小企业拥有将杨树木材加工成高档建筑材料的技术),利用沙漠发展太阳能发电,“复活”被沙漠化的牧场,开垦荒地种植可用于制造取代汽油的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等。

(4)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领域导入日本的技术和资金。

(5)在西部大开发、物流系统建设、铁路建设(比占地多、污染大的高速公路更适合我国国情)等方面更多地导入日本的资金与技术。

建设绿色亚洲,维护东亚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日两国共同利益。因此,相信日本企业在上述领域的投资活动会得到两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