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安德鲁:“如果大剧院成为教育场所,我会更加欣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1日报道:在国家大剧院本月正式对外开放之即,剧院的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对英文《中国日报》畅谈了他对大剧院的期望。
“在我设计大剧院的时候,就希望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剧院。但是最好并不意味着它是有排除性的,因为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保罗在建筑中添加了许多公共空间。
“如果将来大剧院成为教育场所,我会更加欣慰,”保罗在上周新书小说体日志书《国家大剧院》中文版发行仪式上说。
“我对大剧院情有独钟,想法都跟许多中国人一样。时间长了,我在和法国人说话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我们中国人’。”
保罗和中国大剧院的缘分来源于是大概十年前“当时没太考虑就从《中国日报》头版上撕下来的文章”。他当时在上海和合作伙伴讨论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参加这个竞赛,这将改变我们的观念,也会学到新东西。”
十年过去了,保罗带来了这本厚重且包装精美的书。书中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保罗这些年从大剧院的设计、施工到面对争议的一些感受和思考,里面有针对大剧院争议的回应。
在关于“绰号”一章里,保罗认为“水母”这个绰号很失败,虽然大剧院的外形可能使人“联想到水母搁浅死去然后被埋在沙滩的画面”。而对于人们常说的“蛋”,他说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绰号,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是‘鸭’的蛋。”
在书中,他提到对“蛋”绰号的喜爱,来自于力学上穹顶像个“蛋壳”,它的力量和抵抗力来自它的连续性和双曲弧,表面压力也分散了。保罗在《国家大剧院》一书里的法文版的副标题就是“一个工地的小说”。
他表示,自己并不想写一个回忆录或工作报告的东西,而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创作文学,他希望读者能去感受一个建筑物所诞生时的情感,而不是去回忆完成的过程。(《中国日报》记者 王卓琼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