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1月23日报道:继广东、长三角地区、广西和云南之后,上海有望成为第二批进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的地区。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赵抗美近日表示商委正在和相关部门就试点相关工作制定方案,但具体计划尚未提交给市政府和国务院审批。
赵抗美表示此次试点对象包括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俄罗斯。已有18家上海本地试点企业已经上报给国务院,其中包括上海武钢和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
赵抗美还向《中国日报》表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很多大型企业遭遇了巨额汇率亏损。“人民币结算迫在眉睫。”
赵透露说目前市商委正在探索大项目用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以锁定风险。试点地区包括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印度,以及香港地区。
国务院在12月24日表示作为对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之一,将率先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专家表示外贸出口的下滑使得中国出口型企业要转变增长方式,而短期来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是扭转外贸企业损失的比较好的方案。
据海关统计,占据了上海进出口三分之二份额的外资企业近年来进出口增幅已经持续下滑。上海一月份对外投资进出口增长率预计将分别下降30%和40%。
汇兑风险损失是目前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主要损失之一。如用人民币结算能帮助避开这类风险,对中国企业是最好的选择。这同时也是市场的自发需求。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向中国日报表示。
“美元的长期趋势是贬值,而一旦中国实体经济复苏,则人民币坚挺将会成为长期趋势。发轫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多方都在寻找更安全的结算方式,中国应加快这方面业务的发展,”孙立坚坦言。
但他同时表示,人民币目前还不是根据市场供需进行结算,国家对货币的管理控制的量仍然很大。同时,人民币不能在资本账户下自由汇兑会对做大规模造成影响,限制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中国日报》记者 周妍 编辑 张峰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