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文字直播
滚动新闻

直播实录

2009-02-16 14:27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过去3个月时间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2月5日,中国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抗旱气象服务,欲以超常规手段来应对旱情。2月17日,中国日报特邀中国气象局官员,就读者和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视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聚焦中国热点,对话权威人士!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访谈节目,本次访谈是由中国日报网和网易合作推出。

由于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持续时间之久,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为此,本网特邀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翟盘茂和国家气侯中心副主任李维京,就读者和网民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下面我们欢迎翟司长和李主任,二位下午好。

【翟盘茂】大家好。

【李维京】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想问翟司长一个问题,近四个月来中国遭遇大面积持续性干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翟盘茂】应该说长时间干旱,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长时间的不下雨。不下雨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发生了异常。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降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自海洋水汽的供应。在去年11月份以来,来自于印度洋、热带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渠道基本上被切断,所以没有有效的水汽输送到北方地区,很难产生有效的降水。当然,一些大气环流的异常使整个中国大陆受到了高压系统的控制,在海洋上副热带高压系统基本上偏弱,偏东,这样使得海洋上的水汽无法有效送到大陆上来,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当然从长期背景上看,我们华北地区最近这几十年来也特别容易发生干旱,降水基本上处于一个长期偏少的情况。冬季的降水基本上处在长期偏少的趋势当中。所以这次的干旱也是在长期背景上产生的一个部分,和气侯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主持人】那这个旱情不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

【翟盘茂】干旱应该说在全世界,在许多国家是最常出现的一种气象现象。实际上在今年冬季以来,比如说韩国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在非洲的莫桑比克也发生了干旱,最引人注目的澳大利亚干旱,持续了很长时间,引发了重大的森林火灾,而且也造成了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国每年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请二位介绍一下今年旱情的主要特点?

【李维京】今年的旱情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降水相对偏少,无雨日增多。我们看一下河南,包括河北、京津地区以及黄淮地区,大部分地区持续无雨的日数达到100多天。北京从去年的10月24号到今年2月12号首次下雨有110天无降水。这在历史上应该是排第一的。在北方广泛的冬麦区里面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基本上比常年要偏少6成以上,部分地区达到了8成以上,所以降水非常少。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在降水偏少的同时温度很高,所以平均气温高,平均气温高,土壤蒸发加大,所以给冬小麦的越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大家知道气温平均高,但是它的起伏很大。我们实际上是旱冻相加。大家知道今年北京地区有一次温度非常低,有一段时间非常冷,尤其是冬小麦在干旱情况下抗寒能力也降低了,这给抗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个是干旱的面积很大,整个华北、黄淮,包括京津地区大范围的干旱,范围非常广。所以灾害影响也比较大。这是今年这次干旱我们总结的四个特点。

【主持人】接着问您一下,连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了森林大火,请问这森林大火和干旱天气有没有关系呢?

【李维京】当然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温度高、降水少,在干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就像刚才翟司长讲的澳大利亚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是降水多的,澳大利亚南部温度高,降水少,温度高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澳大利亚南部的墨尔本,它的温度能够达到45度,所以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森林火灾,造成180多人死亡。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福建最近发生的森林大火,北方在最近几场降水以后旱情有所缓和,可是南方旱情逐渐开始,比如说福建、广东、广西以及云南。

【翟盘茂】和西藏的东部。

【李维京】最近福建的森林大火,包括云南森林火险等级也很高,所以要提醒我们有关方面加强森林火险的防范。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有舆论质疑,今年从干旱、严重干旱到现在的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历时近4个月,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能够提前预测?请问这是气象预报的滞后还是气象信息发布的滞后?翟司长请给大家解释一下。

【翟盘茂】应该说发生在冬季持续的干旱,在整个冬天里面干旱的形成是缺少了几场最关键的降水,总的降水量并不是缺少得非常多,但是几场关键的降水没有,所以持续的时间就很长,因此从气象条件来看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气象部门,有短期的气侯预测,能够对月、季的降水多少,对温度的高低有预报。来之前我也查了一下我们的预报结果,基本上把北方降水偏少的情况做了预报,但是气侯预测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那么严重的干旱,在10月份以前还是很难预报得非常准确的。

我们对干旱的服务采取了一种滚动、监测预报服务的流程。我翻了一下新闻发言,12月1号发布11月份情况的时候,就提出了在我国北方河南、黄淮流域出现了干旱;12月30号也提到了干旱的持续,一直到春节以前1月23号再次提到了干旱的持续,但是干旱的严峻性越来越大。我们提前进行的预报,对气象工作来说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虽然这样,我们还是采取滚动监测预报的预测,通过新闻媒体发送一些信息。但是可能这种阶段性的情况没有想得那么严重,没有引起非常广泛的关注。

【主持人】我们知道奥运期间气象部门对部分赛事的气象预报精确到了分钟级,甚至能预测到比赛场馆上空“一片云的含水量”,所以大家才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能预测到“一片云的含水量”,为什么预测不到百日大旱?

【翟盘茂】首先我纠正一下,对气象预报来说有两个是非常难的,一个是定点、定时;一个是精细化的预报。但是我们在气象预报中努力地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说到每“一片云”的预报还是很难,应该说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有定时监测“一片云”的能力。气侯预报有更大的难度,我们李主任可以具体谈一下。

【李维京】实际上影响气候异常的因素很多。另外一个是气侯预测时间比较长,不像我们预测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个年。如果时间很长,不确定性就非常之大,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所以这个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对这一次的干旱事先还是注意到了它的发展趋势。当中国气象局注意到了它的发展趋势以后,我们不断地滚动监测、滚动修订我们的预测结果,做好多方面的服务,对政府、公众做好服务。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这一次在干旱预测监测过程中体会比较深的一点。

【主持人】面对气象干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提出要提供“超常规的气象服务”,和老一套方式方法相比,这次气象服务在哪方面打破了常规?

【翟盘茂】大家都知道,春节一过,中国气象局就意识到了这场干旱持续的时间已经很长。后来我们提取了一系列专门服务材料,报送有关部门。在组织的抗旱专题会议后,第二天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进入了特殊的工作状态。这种特殊的工作状态在奥运服务期间才采取过。意味着我们每一个有关的领导同志必须每天早上都要统一关注天气的变化和旱情的演变,我们每天早上8点要出抗旱气象服务的专报,把旱情和降水的情况以及我们采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对策情况及时上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同时对我们抗旱气象服务的全部信息进行滚动,监控每一个部门在采取哪些行动。再一个是我们积极组织了人工气象方面的工作。告诉对相关省和受旱区域有没有抗旱的条件。下属各旱区的气象部门也作出了贡献,有不少的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人工气象作业。

再一个是增加了气象检测高频次预报的服务,还有一个是我们把一些情况及时地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比如说前段时间下了雨,我们及时和农业部进行沟通和会商,和农业部的同志一起商量对策。我们也派了专家组到旱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看看麦苗有没有受到影响,整个过程中应该说气象部门是处于高程度、密集的状态,比在汛情的时候大家都更累,都处于更重大的责任状态中。

【李维京】我补充一点,实际上中国气象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把全国从事气象工作的同志们都动员、调动起来了。很多气象工作者深入到基层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我曾经随国务院抗旱检查组到河南、江苏这些区域看过,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气象部门有关的专家在抗旱一线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浇水、如何进行科学的抗旱。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自上周以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北方大部分受旱地区均出现了降水,而且像今天北京等地都出现了降雪,我想请问一下本轮降水是否缓解目前的干旱状况?

【翟盘茂】应该说2月份以来的三次降水过程,对缓解东南区的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缓和,但是现在很难讲已经彻底缓解了。现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墒情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还是密切地关注着后期的情况会怎么样,所以还不能说彻底地解除了,可以说大部分地区得到了缓和。

【主持人】我想再补充问一下,我们知道人工降雨需要使用到碘化银,碘化银对我们的土地和农作物会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翟盘茂】首先碘化银在人工增雨中用到的量很少,主要起到的是催化作用。还有一个碘化银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应该说对环境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的降水可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使干旱程度有了一定的缓解,目前我们又面临大风降温的天气,请问翟司长您预测抗旱减灾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刚刚干旱程度有了缓解,但是目前又面临着降温。

【翟盘茂】应该说我们对春节沙尘暴发生的情况进行了预计,一会儿李主任会谈一下。下一步就是天气预报了,比如说十天以内的预报,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地监测,动用卫星的监测手段和沙尘暴的监测手段,还有一些气象网络,都在监测着整个天气和大气环流和沙尘暴发生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也启动了沙尘暴的预报模式。我们把长期、中期、短期的预报结合起来,做好全方面的预报服务工作。

【主持人】持续四个月的大旱,会不会让今年春天的沙尘暴进一步加剧?

【李维京】应该讲干旱对今年的沙尘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知道干旱降水少的话容易起沙,当然形成沙尘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要有大的风速,能够把沙子吹起来,所以主要还是大气环流的情况怎么样。今年我们和国家林业局有一个联合的会商,预计今年春季沙尘暴和常年平均相比偏少,但是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比2008年的春季沙尘暴要偏多一些。其原因就是,大家知道2008年在冬春季全国整个降水都很多,尤其北方地区积雪覆盖比较多,所以对于春节的沙尘没有利。今年长期的干旱相对来说降水非常少,应该说有利于春季沙尘暴产生。所以我们预计今年的沙尘暴要比去年多一些。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判断干旱的程度主要是测量土壤水平,我国在测量土壤方面的水平如何?

【翟盘茂】应该说气象部门对于土壤墒情的预测我们有服务的网络,但是面对这样的干旱需求,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一个是现在我们观测的点和观测的站太少了。以前主要是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就相对少一些。第二个是我们的手段还是比较陈旧的,主要是手工的方法,我们把土块挖出来再烘干,这样要花掉几天的时间,不能马上就知道。所以现在能不能研发出来一种自动的,随时可以观测土壤的手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主持人】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请问二位,中国气象局在迎接国庆60周年大庆的气象服务方面有什么做法?

【翟盘茂】我们已经在考虑怎么做好这方面的服务了。我们希望能够借鉴去年奥运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首先组织制作好国庆60周年大庆气象服务的方案,我们要围绕需求加强整个国庆庆祝期间天气的监测、预报,尤其是对灾害性天气要能及时发布一些预警,为我们的领导和政府,包括我们的广大老百姓做好服务。再一个是积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准备。要加强和军队等一些部门的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有关方面的服务。

【主持人】本次访谈我们也收到了中国日报手机报用户的关注,在此我们共征集到手机报提供的问题上千余条,其中我们选取了部分的问题请二位嘉宾解答一下。

【手机尾号8367】难得一见的旱灾是否与去年奥运期间为了控制降雨所做的一些措施有关?

【翟盘茂】人工影响天气是对局部的短期的情况起到影响,所以奥运期间做的人工影响天气不可能持续到现在的干旱情况。

【手机尾号7462】李主任,去年我国南方遭遇到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今年我国北方又遭遇到30年中严重的旱情,请问二者之间有没有直接的联系?

【李维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应该说从极端气侯角度来讲,天气变暖的事件在增加,但是实际上从低温和干旱这两个事件来讲,去年的低温冰雪灾害和今年的旱情没有必然联系。

【手机尾号0412】网上有传言说北方大旱的年份,南方很可能会有涝情发生,请问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科学依据?

【李维京】我可以明确地讲,这个没有科学依据。因为我们国家的的旱涝影响的情况少。过去历史上没有这样必然的联系。同期可能会有联系。

【主持人】北方的大旱会对未来的气侯有什么影响吗?

【李维京】北方的情况对今年夏季的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到时候的影响我们还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手机尾号9369】干旱大概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结束?

【翟盘茂】这一次干旱,我刚才讲到了,进入这个状态之后,我们主要还是采取滚动的天气预报的办法进行预报。目前我们看到的大概在两周之内我们国家还要发生三次降水过程,对旱情还会产生一定的缓和。但是3月份之后可能降水条件不是非常好了,有可能会慢慢慢慢再发展起来,但是到什么程度我们还要进一步监测、预报。

【手机尾号7351】目前中国气象抗旱服务除了做好应急机制以外,是否还做好了长效保障机制?

【翟盘茂】类似这样的干旱,我们中国气象局现在启动了气象灾害的防御规划,比如说对干旱采取哪些行动,加强预报、预测。在这个工作以外加强部门的联动,把信息第一时间发给老百姓。再一个就是怎么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这方面中国气象局都有一些规划。

【李维京】我们要知道干旱是气象灾害里最严重的一种灾害,是对我们的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农业影响最大的一个气象灾害。所以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关于干旱的监测、预测以及预报服务。所以在中国气象局下一步的工作要考虑发生干旱以后,我们首先要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测以及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对我们国家的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及预评估,希望对我们国家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主持人】感谢翟司长和李主任今天对我们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解读,也感谢二位作客中国日报网。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翟盘茂】谢谢。

【李维京】谢谢。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