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据英文《中国日报》2月18日报道,国际油价下跌给我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提供了良机,但由于我国储备基地建设滞后于进口的需求,业内专家呼吁中国加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速度和力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称,目前国际油价在40美元每桶左右,相对于去年7月的历史峰值的147美元每桶,每桶石油便宜了100美元。照此计算,如果我国今年进口的原油都是按40美元的价格购买,我国今年在进口石油一项就可节省开支近1万亿元。
目前国家首批四大原油储备基地(镇海、舟山、大连、黄岛)已于去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我国正加紧开工建设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有数据显示,第二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规划完成后,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相当于我国30天的原油进口量。相比而言,已经加入国际能源机构的国家,其石油战略储备相当于该国90天原油进口量。
林教授认为,中国应向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家看齐,将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至相当于90天的原油进口量,才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在月初召开的国家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中国将于今年开工建设8个石油储备基地。除了黄岛和锦州被明确为基地选址外,其他6处选址的正式名单尚未对外公布。
据参与黄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消息人士称,目前其余6处基地选址还未敲定,建设工程今年开工仍悬而未决。
林教授指出,如果国家不能尽快建好战略石油储备库,可考虑将战略石油储备的大门向民营企业敞开。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仓储企业247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相当于国家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的近10倍,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但是,同民营老板达成协议也并不是轻易能实现的,”林教授称。
除了利用民营企业闲置石油储备库,林教授称我国石油生产商应尽量减产而多从国际市场进口。“目前国际石油如此便宜,我们应该大量进口,而尽量保存我国的石油资源,”林教授称。(《中国日报》记者司婷婷 编辑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