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农半世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刘文炳研究员(朱兴鑫摄)
|
中国日报中国在线消息:一个扎根福建尤溪县基层与水稻相许40多年的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他选育的三个水稻新品种,连续三年打破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殊荣大世界基尼斯三大奖。2009年2月25日,一部反应他真实写照,与中国人吃饱饭梦想紧密相关的《中国稻路》一个人的稻作史一书在福州举行隆重首发式。
正当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旱保苗夺丰收,世界40多个国家仍然遭受粮食危机煎熬的时候,而中国粮食“供应”和“消费”两个市场平稳,在《中国稻路》一书里记者备感到我们刘文炳等一批杂交水稻的科技专家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的突出贡献。
从农半世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刘文炳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一本书是我从农50年的真实写照,一些在基层的经历,着重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历程。”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力量支撑住在基层坚持不懈走下去时,他回忆说:“当年尤溪县管前的农民种田还吃不饱饭,要常到大田县买地瓜米充饥,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感到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后来两次辞官弃笔从农,就是想能为我们国家杂交水稻事业做一点事情。”
中国的水稻经历了高秆水稻改矮秆水稻、常规稻改杂交稻和杂交稻到超级稻的三次革命。杂交水稻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等提出研制人工杂交水稻,到70年代末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80年代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对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
刘文炳发明的超高产制种,攻破了许多制种单产低的难关,为中国杂交水稻迅速、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他还利用美国光身稻搭桥,创造特异新种质资源,率先在世界和中国育成居国际领先的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填补了世界杂交水稻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为杂交水稻这个当代最大的“中国智造”实现全球不同稻作文化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他对记者说:“袁隆平的贡献在于育种,我当时的精力则主要放在制种上。种子要好,价格还不能高,种田的人才买得起,成本降低了,多推广一亩可以增产50多公斤的粮食,这对于乡亲们是天大的好事,就可以解决他们吃饭的大问题。”
他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一个贫寒家庭,抱着吃饱饭的梦想,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和杂交水稻制种育种工作,用自己的技术20多年为国家节省了稻田3000余万亩。
2006年8月25日,云南省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再次传出特大喜讯,由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选育的II优4886超级稻,经省内外知名同行权威专家严格的全坵实割验收1.161亩,创水稻世界单产1279.7公斤新纪录。
至此,刘文炳主持选育的三个超级稻II优4886、II优28、II优6号,均夺取了1亩以上水稻世界单产1200公斤大关的历史性突破,连续三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成为稻田奥运会的“三连冠”世界冠军。
刘文炳一生探索实践,从事杂交水稻的选育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为13亿人口的中国解决吃饱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他毫无悬念入选1993年《中国人物年鉴》和荣获2005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及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他还荣获过第十二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九五”国家科技重点推广计划。2007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殊荣“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2008年再获“第十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是中国水稻育种界唯一享此殊荣的育种家。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6次聚焦“三农”,强调稳粮增收。农民能否吃饱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农民的收入能否增加,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已古稀之年刘文炳感慨地说:“只要粮食安全问题一天不解决,我就一天也不能安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世纪世界农业的奇迹。而刘文炳创造的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的“三大难题”。刘文炳微笑地告诉《中国日报》记者:“今天的首发式是我的新起点,我还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编辑:段若兰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站 (记者胡美东 见习记者朱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