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威胁我国湖泊水质的主要问题,且发展趋势迅猛,为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在3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湖泊中氮、磷等营养成分不断补给,过量积聚,致使水体营养过剩的现象。
任官平透露,《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组对200多个湖泊进行的调查显示,八成湖泊已经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
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王圣瑞博士称,来自农田和农村村落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排放量仍然很大,亦加重了湖泊的负担。
王圣瑞博士说,我国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农田施肥灌溉的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以及对水环境的危害。
对于农村村落的污染治理,我国也已开始在太湖、洱海等湖泊周围推广分散式处理的模式,收集并处理人畜生活垃圾。
不过,王圣瑞博士坦言,解决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对全流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以曾经在2007年发生严重“蓝藻”事件的太湖为例,周边江苏、浙江、上海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远远超出了其承载能力。近两年,通过对流入太湖的260多条河流进行流域性治理,太湖水质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王圣瑞博士称,太湖的水质依然具备发生“水华”的营养条件,今夏蓝藻是否会再次爆发,还将取决于水温、气象等条件。而我国目前也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理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即使水华发生也不会对饮用水水质产生太大影响。
为借鉴湖泊科研和管理的国际先进成果及成功经验,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将于11月1日至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中国日报》记者李婧 编辑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