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1日报道:30多年来,校长仁青罗布每天都站在背崩乡希望小学门口向远处张望,希望能看到筑路队的身影。
作为当地唯一一座水泥建筑和唯一一所小学,校长仁青罗布和当地背夫们愣是一砖一瓦地把学校背上了背崩乡。
仁青罗布等公路已经等了30年,“有了公路,就能给学生买新的课本,也可以引进高水平的老师。”
2009年4月20日,墨脱公路开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国县县通公路的目标。
墨脱公路,经国务院常务会议2008年10月批准立项建设,国家全额投资9.5亿元。
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和墨脱两县境内,路线起于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汇点,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路线全长117.278公里,其中嘎隆拉雪山实施3315米隧道新建方案,与原翻山路段相比,可缩短里程约24公里,且有效避免雪崩等公路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其余路段尽量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新建桥梁1104米/29座、涵洞227道。建设工期36个月。
墨脱县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10543人。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贯穿县域全境,海拔由7756米急速过渡到低谷地带的200米,陡峻的山隔、湍急的水阻“置”墨脱于“井底”;频发的地震、滑波、塌方、泥石流、高雨量和局部的强降雨几乎“屏风”墨脱于“孤岛”。
目前各乡之间仅通骡马驿道,村寨之间只有羊肠小道。县城通往外界的扎墨简易道路地形起伏大、自然坡降大、降水量大、地震烈度大、地质灾害多、地质条件复杂。
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说,针对墨脱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地质复杂,工程勘测采用了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测绘地图、1m立体像对和1:25000航空立体影像的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提高勘察质量,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项目设计建设本着恢复性、保护性、自然式、乡土化、和谐统一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水环境污染、注重水土保持、适当设置观景平台。力争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景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线路设计了10处观景平台,供游人旅客及驾乘人员停留休息观光。
墨脱公路建成后,将大幅延长全年通车时间,有力促进墨脱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墨脱,也被称为“白隅白马岗”,意思是“隐秘的莲花圣地”,有些区域至今仍没有人类的足迹。也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很多驴友把墨脱当作自己心中的圣殿。
对于50岁导游唐僧来讲,两次去墨脱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宝藏,“这里是唯一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了,公路将给墨脱带来现代文明和商业化,但是也将给玷污我们地球上仅存的自然美景。”
更多的驴友,像35岁的李生荣则把墨脱提前安排进自己的日程,以防“公路毁了他们心中的圣殿”。
当地一些帮游人背行李为生的背夫们面对铿铿锵锵的修路声也感到前途茫然,现代交通方式将他们的唯一生存手段彻底击垮。
31岁的西绕作背夫已经8年了,他告诉记者:“我不希望路能修好,那样我就没有生活来源了,除了背东西,我什么都做不了。”
当地大部分人靠背东西养家糊口,一个像西绕一样的背夫一年大约赚七,八万元钱。
但是也有一些旅行者对墨脱的未来满怀信心。
作为一个环境新闻记者,陈亮对于自己印象中的墨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是去年5月份随科考团进入墨脱。
他说,公路无疑会给这个贫穷的山村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给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一个接近墨脱的机会。
至于商业化的影响,陈亮并没有那么担心,他说由于墨脱地理条件过于复杂,公路也仅能修到墨脱县城,真正的美景还将完好无损的保留在那里。
一些环境专家也认为只要政府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修建公路不仅可以发展经济也可以加速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中科院生态与环境科学院理事王如松说公路的修建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得不好,势必带来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的政府要提高生态意识,把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心,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的投资,这样才能使我们经济环境双丰收。(中国日报记者 王茜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