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陕西省西安市公布了首次制定的《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其中规定灾民要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大于等于85%。
该规划计划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未来五年,西安市人口合计及总体规模将持续上升,城市特有的一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隐患依然存在。
《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包括重大气象灾害、传染病疫情、恐怖袭击和重大刑事案件、地震灾害等在内的10余类近40种需重点防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力争到2013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到2015年,基本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城乡一体、各有侧重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降低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造成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西安市将重点建设西安市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市、区(县)、街办(乡镇)三级互通互联,为应急职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等创造必要条件。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依托气象、地震、卫生、安全等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手机接收子系统、电视预警制作发布系统、卫星预警接收子系统等,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覆盖范围。
该规划规定,西安市所辖各区县都要建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指出,西安市将重点结合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疏散路线及避难场所。
“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避难场所建设,新城、莲湖、碑林、雁塔、未央五区每年各完成两处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每处可容纳1万人左右)及配套设施建设,其他区县每年至少完成1处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每处可容纳5000人左右)及配套设施建设,2010年前完成市辖区内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满足民众疏散避难的需求。
按照规划要求,西安市还要建立可以随时待命的5支专业应急队。事故突然发生后,如何将人员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应急队伍至关重要。为此,西安市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其中包括:以公安、消防现有抢险救灾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陆地搜寻与救护队;依托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依托陕西马鞍桥生态矿业有限公司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建立非煤矿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中石化西安分公司建立市级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依托上海三菱电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分公司建立市级电梯故障应急专业队伍。
另外,西安市还将建立起应急专家“数据库”,以便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智力支持。同时在广大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及共青团组织中建立一批形式多样,能够快速集中、有序参与、具有较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到2010实现每万人中有50名志愿者的目标。
该规划设定的具体目标是:力争灾民24小时内得到救助。《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按照四大灾难类型,确定了力争在2013年达到的12项具体的目标,其中就包括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力争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具体目标为——自然灾害类:力争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85%;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控制在5%。以内。事故灾害类: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五年内累计下降45%,到2010年下降到0.16人/亿元以下;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10年下降到8人/万车以内,力争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事件类: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住宿业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85%以上。社会安全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死亡人数与“十五”期间相比下降5%;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五”期间相比下降10%。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记者 马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