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经济发展
滚动新闻

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2009-05-22 10:15

一江春水向东流。八百里皖江奔腾,川流不息,过苏沪,入大海。

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在江淮大地上,安徽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写出了一个关于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故事:20余年“入长”的不懈求索、一年“泛长”语境下的积极行动。

A、扩容的泛长三角,安徽有了一席之位

有人戏称,这是一场“单相思”。从1988年提出“远学闽粤、近学江浙”开始,安徽便踏上了20年叩问长三角的艰辛历程。这20年间,苏、浙、沪走得很快,留给安徽的多是远去的背影。

时光流淌到2008年。元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对于20年孜孜不倦地融入长三角“俱乐部”却仍在门外的安徽来说,却意味深长。这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到“泛长三角”概念,而且要求安徽“积极参与”。表面上,“融入”与“参与”只是一词之差,实质上身份与地位截然不同。

一个“泛”字,舞动全局,安徽迅速行动。20083月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代表团正式提出《关于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分工确定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建议》。

20087月,国家发改委派来以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为组长的“安徽区域发展战略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就推进安徽实现跨越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088月初,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泛长三角”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都在进行研究谋划,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

200882691,安徽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学习考察,与两省一市就建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共识。20093月和4月,江苏党政代表团和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先后来安徽考察访问,就加强双方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正在从我们的单方需求变成多方共识。”省委书记王金山表示。

事实上,取得先发优势的长三角在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面临土地、人力、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制约。目前,长三角的综合商务成本比安徽高出30%以上,扩容乃长三角发展的内在需求。

 区域经济专家认为,长三角要与世界大城市群比肩,势必要寻找合适的腹地。安徽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各方面交往源远流长,经贸往来十分密切,无疑是首选之地。

B、机遇的泛长三角,安徽将如何融入?

 去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安徽区域发展战略调研组”在离开安徽之时,给安徽留下了思考意见:安徽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在哪里?安徽发展的支撑点在哪里?目标和路径是什么?

 安徽人在思考。在广泛深入调研、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安徽提出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200810月,安徽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

“基本考虑是,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以产业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承接沿海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制、新模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努力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市。

2009年元月份,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请示,并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安徽,抓紧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这也是安徽第一个成为“国字号”的规划。

在谋划设立示范区的同时,安徽以长三角为重点的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一刻也没有放慢。来自安徽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资料显示,2008年长三角在我省投资额1000万以上项目共4905个,投资总额454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71.9亿元,占全省到位省外资金的55.7%

除了这块国家级试验田,安徽还把眼光聚焦在自主创新上,谋划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就指出,“安徽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科技实力比较强,应该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总书记特别强调,不管在国际分工还是国内合作上,你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是合作了也是个“小工”。200810月,随着安徽省推进自主创新大会的召开,有安徽“新特区”之称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标志着安徽开始探索一条“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也为推进安徽与苏浙沪在科技、教育、人才及其相关产业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C、未来的泛长三角,共赢不再是支概念股

安徽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场广阔,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同长三角梯度差异明显,互补性较强,是长三角产业转移最为有利的承接地。专家认为,与苏浙沪相比,安徽的环境容量和市场潜力有一定空间;煤电、冶金、建材、汽车、家电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之基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可以在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两个层面上,扮演多方面重要角色。

 2008年底,在宁波举行的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留下了这样的“财富”:将建立和完善包括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决策层、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为协调层、重点合作专题组为执行层的三级区域合作机制。安徽还正在思考,结合参加长三角地区有关活动,形成高层互访与定期磋商机制;围绕近年来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形成合作协议跟踪与落实机制;通过参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协议的制度化建设,推进建立安徽与沪苏浙之间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

安徽正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拉近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加强泛长三角范围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建设时序、建设标准、建设进度等。记者了解到,安徽正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芜雁高速、扬绩高速等联系长三角地区快速通道的建设进度。还将联手推动黄山至杭州客运专线、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ETC)一卡通,优化与苏浙省界公路收费站点布局,健全运输市场管理的沟通协商机制。“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达深度有较大程度提高。”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一体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核心。记者了解到,以加入长三角两省一市高层座谈会为契机,安徽正着力研究解决地区壁垒、体制障碍、规章制度差异等方面矛盾和问题,努力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运行成本降到最低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竞争力逐步建立起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泛长三角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类要素在泛长三角区域乃至更大区域内顺畅流动。

安徽还正加强与长三角在科技、教育、人才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合作,吸引沪苏浙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来安徽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基地。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沪苏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和网上技术市场等形式,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

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更需要安徽强化自身,努力实现与长三角的互动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安徽将坚持不懈提升“861”行动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培育更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中的话语权,提升分工与合作的层次和领域,努力实现互动双赢发展。

编辑:关晓萌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