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观察
|
时代周刊:中国经济刺激新政初显成效 2009-05-31 11:22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美国《时代》周刊6月1目(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重建中央王国 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有着惊人的天作之美:重峦叠嶂的山峰、葱绿一片的油菜田,裸露着石灰岩岩层的山脊,滂沱而下的壮观瀑布。但是最近该地区出现了一道最壮观的人造景观:巴铃河大桥。这条即将于明年初竣工、全长2.25公里的大桥是工程学上的奇迹,在数千年来变化不大的贵州乡间和稻田中,它显然像是体现21世纪技术的不和谐的一笔。 或许它看上去很不协调,但它决不是一项毫无意义浪费钱财的工程。这座耗资2.16亿美元的大桥飞跨400米宽的巴铃河之上,它将大大缩短从省会贵阳到邻近最大城市云南省省会昆明之间的时间。 在受衰退煎熬的西方还在就借贷数千亿美元投入经济刺激计划的做法是否明智争论不休之时,中国却调动它庞大的财政储备,启动了这个堪称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最昂贵的公共工程项目之一。 巴铃河大桥只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一个,如港口、机场、桥梁、学校、医院、公路和铁路项目,中国计划未来几年中在这些项目上投入约4500亿美元。这项刺激经济的"新政"是去年11月宣布的,目的不仅旨在缓解中国经济的下滑之势。 一些批评家抱怨北京没有透露有关资金去向的具体细节,并声称其中的部分资金并不是新计划的:例如,该一揽子计划中包括用于2008年四川大地震重灾区重建的资金,而这笔资金无论如何都是要花的。 这样的批评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现在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会遇到一些令人错愕的项目。例如,3月底政府开始为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进行招标,这条桥梁加隧道的工程长26.6公里,贯通后,将能够连接珠江三角洲的几十座港口,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摇篮。当2015年竣工时,这项耗资100亿美元的项目将能够使香港到珠海工业区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约4小时,缩短到仅30分钟。 这些庞大的项目真的需要吗?中国有璀璨的沿海城市,现代的运输中心,它已成为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羡慕的对象。从阿拉斯加到日本,全球基础设施项目中有许多项目上马,更多地要归功于地方政治需要,而并非实际的经济需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批评家们指出,中国刺激性经济的大部分开支都是由地方政府监督的。这可能意味着,某些资金将中饱了一些腐败官员的私囊。 然而,最初的迹象表明,政府大规模的开支计划已达到了它的主要目的:缓解了中国经济的下滑之势。中国经济的下滑引人注目,出口呈两位数下降,成千上万的工厂倒闭,约2000万工人失业。200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统计数字出人意料地呈现积极的态势,这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得出结论,认为经济收缩速度放慢,中国可能已踏上了复苏之路。反映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数据---电力和运输部门的统计数字经过数月下降之后略有回升。银行贷出的资金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投资显示了复苏的迹象,由于对购新车者实行补贴并下调了汽车购置税,汽车销售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3.9%。这些成果使温家宝认定,中国政府的政策一直是及时、正确和果断的。 当然,在驾驭变幻莫测的经济风向方面,中国享有一定的有利条件。首先,没有强大且麻烦的国会需要担心。在涉及政策方面,中国政府想要什么,就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里昂证券亚洲公司的首席亚洲战略家克里斯托弗·伍德说,事实上,中国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指令性经济的混合体,这一点大大增加了政府进行干预的灵活性。 编辑:段若兰 来源:参考消息 (记者艾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