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
联演联训将成为中外军事合作的常态 2009-08-06 00:46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6月评论版头条:今年6月份以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军队先后与加蓬、新加坡、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军队举行双边联合演习与训练。在训练领域与外国军队展开如此大密度的合作,成为今年中国军队对外军事交流的一大亮点。 联演联训创多项“第一” 上述联演联训在中国对外军事交流史上创下了一连串的“第一”:第一次与蒙古进行联合训练,第一次与新加坡进行联合训练,第一次与加蓬举行联合行动,第一次在安保领域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第一次在维和领域举行联合训练,第一次在人道主义医疗救援领域举行联合行动等等。 这一系列的“第一”,正是中国军事外交新思维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全球化,中国军队的职能与使命不断拓展。自我封闭和内向型的军队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既难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也无法有效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事外交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指导下,以更加自信、积极的姿态开展对外交流,深化务实合作,主动塑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使军队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军队已经将多边和双边联合演习与训练作为增强军事互信、参与国际安全事务、营造地区和谐的重要途径。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就与20多个国家的军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或联合训练,今年更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是重点 与外国军队进行联演联训的重点都放在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涉及人道主义救助、维和、安保和反恐等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尤其是恐怖主义威胁,已经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安全利益的重大契合点,成为中国军队开展国际军事合作的重点领域。国际上的恐怖组织普遍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协调,运作方式更加隐蔽灵活,袭击手段更趋极端和暴力,成为国际社会难以根除的毒瘤。中国、俄罗斯和新加坡都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三国军队在实施反恐行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联合演习与训练为不同国家军队提供了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机会,形成联合应对姿态,有助于遏制跨国恐怖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跨国安全挑战。 在解决自身安全关切的同时,中国军队也与远在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帮助其提高应对人道主义灾难的能力。长期以来,贫穷与疾病一直在非洲大陆肆虐,近年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使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放缓,非洲国家面临的人道主义形势更加严峻,急需国际社会给予无私援助。中加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不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合作,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还使我军积累了宝贵的热带地区实施医疗救助的经验,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 着眼提高执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军队只有通过加强训练来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随着安全威胁的泛化,中国军队已经将遂行多样化任务,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作为军队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中国军队不仅要能打得赢中、高强度的局部战争,也要能在反恐、反海盗等不同程度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取得胜利。鉴于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现实和直接,中国军队急需获取和积累相关经验,提高技战术水平和战备程度。 除派遣部队直接参与国际维和和护航任务外,与外军举行联合演习成为和平时期摔打部队必不可少的途径。首先,应对大部分非传统威胁需要国际社会紧密合作。通过联合演习,可使中外军队实习彼此的指挥程序和技战术特点,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管道,解决协调合作中的潜在问题,为日后的安全合作和联合行动奠定良好基础。其次,中国军队在联合演习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军的实战经验和成熟做法,丰富其非战争军事活动理念。第三,通过贴近实战的演习设计和准备,也通过对参演训部队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部队在联演联训中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 联演联训将成为中外军事合作的常态 当前,以联演联训深化国际合作、应对共同安全挑战,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则更加普遍。对于刚刚迈出国际化步伐的中国军队来说,双边或多边联合演习和训练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从范围内容上来讲都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满足维护国际安全利益的需要,也为了承担与中国国际地位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相适应的对外军事任务,中国军队将会与更多国家、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联演联训,其范围将涵盖人道主义救援、救灾、反海盗、反恐以及环境保护等,其中,有些还将像中俄联合军演一样成为机制化合作项目。 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一直高度关注。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每一步,都会引来赞许和怀疑的目光。世界在学习如何面对中国军队承担国际责任时,一些媒体对中国军队带有“突破”性质的联合军演做些过度解读和猜测也可以理解。然而,中国军队将按照既定机会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通过更积极地开展国际安全与军事合作,为营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推动地区和谐与共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为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 姚云竹 编辑 裴培 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