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
治理外企贿赂需正本清源、有法必依 2009-08-13 01:13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3日评论版专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生在淮北之橘,与淮南之橘有着一样的树干和枝叶,结的果实一样吗?从外形上看,果实体积更小一些;尝一口,你会觉得酸涩难忍。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原因在于淮河两岸土壤的不同。 上面这段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子之口,这应该也可以用来解释跨国公司在西方和中国的表现为何如此不同。 上周,全球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承认,其为了获得订单曾数次行贿中国的相关研究所和政府部门。然而,艾利并不是唯一一个在中国身陷“贿赂门”的外资企业。沃尔玛、朗讯、IBM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因为各种理由,轮番“上阵”中国商业贿赂榜单。最近,力拓公司的四名员工因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和行使商业贿赂而被捕。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比如,外企假以商务差旅之名为中国官员提供奢侈的观光之旅;为客户的孩子提供海外学习的高额学费;提供免费的商业培训会议以获取商业信息,或者得到政府部门的迅速的项目批复。 这些商业巨头在本国严格遵守道德准则和商业操守,为何在中国就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他们是不是沉迷于双重标准?或者,中国的商业运作离不开贿赂,他们仅仅是按“章”办事? 如同在其他大型的市场中一样,外企在中国迅速学习,利用一切——包括潜规则——来获取成功。对他们而言,贿赂为获得订单或者商业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 自然而然,商业成本会因此增加,即便是以玷污行贿者的双手为代价。而且,成本是任何商业行为的核心所在。不过,商业也有一条“淮河”,区分着果实的甘甜或者酸涩。这条河流就是道德规范。在商业领域,很多道德问题其实就是法律问题。 在西方,外国人之所以遵守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因为那里的法律更为严格。但是,当他们来到诸如中国或者印度这样的国家,他们开始利用法律漏洞,实施贿赂,巧取成功。当他们与一些行业垄断的企业打交道时,此种现象尤为突出。 不少行贿的外企已认罪。例如,艾利丹尼森在经过调查后随即向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报告了这些违法行为,并同意支付2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不过,艾利在华丑闻曝光后,仅仅向美国报告行贿事件,是不是有些让人费解?我们期待,中国政府怎样惩罚此种受贿和行贿的违法行为。 并且,中国处理此案的方式可以成为在兼顾中外利益的同时,扫除“洋贿赂”的样版。 西方总是指责中国没有严格地遵守法律规范。不过,西方在面对其企业抓住每一个机会钻法律漏洞时又做了些什么?这些跨国企业为什么不停止触犯法律呢?(中国日报评论员 姚英 编辑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