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滚动新闻

世界经济危机中怒放的中国乐观主义精神

2009-08-13 02:19

codebase="http://activex.microsoft.com/activex/controls/mplayer/en/nsmp2inf.cab#Version=6,4,5,715"

standby="Loading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Player components...">

pluginspage="http://www.microsoft.com/isapi/redir.dll?prd=windows&ampsbp=mediaplayer&ampar=media&ampsba=plugin&"

name="MediaPlayer" volume="80" autostart="0">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3日评论版头条: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世界范围内大量公司破产,但在中国却催生了一种经济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国内经济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中国消费者踊跃加入到席卷全国的购物狂潮中,宴会场上一片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出国旅游大军源源不断地涌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面对经济危机表现出的乐观精神和采取的有效行动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在多数国家收紧荷包,缩减开支,艰难度日的紧要关头,中国大陆政府毅然向其主要贸易伙伴派去了强大的采购团,让北美、欧洲和中国台湾的政企两界有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不仅如此,中国政府为保证其能源安全,与俄罗斯和伊朗签署了资金数额巨大的石油供给协议。近日还有报道称,英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在文化和国际分工领域与中国相去甚远的国家表示,希望向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贷款。这使中国带给世界的经济乐观主义精神具有了一种更加现实的意义。

中美两国高层会晤时,美国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讨论中国的人权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说服中国购买更多美国长期债券。与几个月前的境况不同,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现在更积极地购买海外廉价资产。而在几年前,欧盟和其他外国政府还在因为担心资产流失而严格限制中国企业的收购行为。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历历在目,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衰退,人们应当依旧感叹于当下人民币的坚挺以及这种坚挺带给世界的希望。此前,西方广为诟病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其实,正是这种审慎的坚持保证了中国免受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的牵连,从而避免世界经济遭受更大损失。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给国内公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政府出台的4万亿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当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投资惠民利民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民经济工业结构调整工作也稳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多项民意调查都显示出中国居民对于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安定抱有的积极态度。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AC尼尔森(ACNielsen)和路透社(Reuters)在过去一年中进行的调查均表明,中国人对本国经济形势非常满意。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大大高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水平。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也同样抱有乐观态度。用来衡量商业管理人员对经济发展态度的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ECI)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猛增9.1个百分点,达到110.2。其中,生产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房地产、通讯、软件和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最高。

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稳步增长,更加坚定了投资者和普通公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二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9%,将上半年的总增长速度提高至7.1%,为实现2009年全年8%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在短暂低迷后重新繁荣起来。房地产市场投机商已经将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炒至近期新高。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势头使许多原来对中国经济持怀疑或否定态度的人不得不承认,中国或许真的能够扮演好世界经济“救世主”的角色,带领各国走出经济衰退。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乱与政治动荡之后,中国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奇迹。三十年改革开放为中国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以及中国展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都为中国带给世界的乐观主义精神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这些激动人心的脚步都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在21世纪初叶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和社会认同。近代以来,中国人从没像现在这样,不仅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更在民族精神和国家荣誉的激励下承担起了一种理性的使命感。中国媒体或许也感受到了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传播中国的乐观主义精神,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中国媒体适当调整了原有的传播策略和塑造技巧,更加强调正面报道和国际舆论公关,为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中国依然有很多问题不容回避。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事关执政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健康持续投资,发展私营经济;振兴国家出口,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解决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危机;推进法治建设,惩治官员腐败等。

尽管问题丛生,但中国人民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人往往在危难时刻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精神。他们更喜欢说“杯子里还有半杯牛奶呢”,而不会说“牛奶只剩半杯了”。这种国民性格在他们使用的语言中也有体现,例如,中国人将英语中的“crisis”译为“危机”。其实,汉语中“危机”二字分别代表“危险”和“机遇”。这种“危险”与“机遇”并存的语言符号内涵恰当地阐释了中国乐观主义精神的出发点,因为他们更看重“危险”中的“机遇”,从而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而非像有些国家那样,只看到了危机中的“危险”,却对“机遇”视而不见。(中国日报评论员 陈卫华 编辑 裴培  张峰)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