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天津
滚动新闻

“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为哥本哈根铺路?

2009-10-28 16:37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10月26日在天津举行的“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出重要信息,中美立场有可能决定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走向,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沟通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马和励在会上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致辞。马和励同时表示,气候变化对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世界需要一个有约束力的气候合作协议。

联合国基金会和更美好世界基金会主席蒂莫西·沃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保持了GDP的高速增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发达国家。两国的关系以及在气候变化、碳排放等问题上的立场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经济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50%。中国目前已经超过了美国,变成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目前中国年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中美立场差异巨大

长期以来,中美在气候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上存在巨大分歧。尤其在小布什政府期间,美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参与国之一,拒绝批准和执行该协议,原因是该协议是“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的条约” 。

在关于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减排多少等问题上两国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政府坚持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另外,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美国方面则强调中国已成为碳排放大国,在气候问题上,不应该纠缠于历史,而要放眼未来。在分歧过大的问题上僵持,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无益。另外,不少美国政客希望中国和印度能在近期对气体排污实施最高限额制度,而这在至少大约10年内都是不可能的。

中美气候合作新转机

随着奥巴马的当选,美国政府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变化。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了自己对气候问题的重视,并积极推动美国参与到世界气候磋商中。目前,奥巴马正在国内推动国会通过气候法案。

在今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主渠道地位;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三是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并重;四是坚持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推动各方就开展资金和技术合作达成共识,特别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和推广机制。

此前,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参议员、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国内已经接受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说法。但如果明天美国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零,而中国只是仅仅减少排放量的话,这也无法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惟一解决之道是全球都加入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进程中。

10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美两国元首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后再一次就气候变化凝聚共识。

目前,中美双方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可谓没有任何分歧,凸显清洁能源合作热。这包括清洁煤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合作以及碳捕获技术、新型电网技术、低碳城市对话等领域的合作。

为哥本哈根会议铺路?

在此次“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召开之前,即有学者猜测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人的出席与即将于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有关。联合国相关机构希望协调中美双方立场,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以期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切实可行的成果。

记者在研讨会现场注意到,在很多嘉宾的讲话中,都非常关注碳排放、温室气体、气候变暖的问题。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表示,天津被国家确立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联合国基金会主席蒂莫西·沃思表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是中国与联合国共同推进的目标。我们看到中国与美国正在环保和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

来自美国的劳拉女士曾是美国环保署全球变化司、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性能源与环境司顾问。她谈到,中美应该合作减排,奥巴马政府已将环境保护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而且美国国内很多参议员也对环保非常关切。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中国将遵守与发达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逐步努力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低水平。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 汪小汉)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