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
陈德铭在埃及媒体刊发文章《中非经贸合作让双方人民共同受益》 2009-11-07 08:00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7日评论版头条: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中非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结下了深厚情谊。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方致力于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携手推进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对非合作八项举措,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非人民深受裨益。 中非贸易发展迅速。过去8年年均增幅超过30%,2008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提前2年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对非投资稳步扩大。2008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达54.9亿美元,投资存量78亿美元,在非投资企业160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企业承担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安哥拉洛比托港码头扩建、加纳布维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经过多年发展,中非经贸合作正在向着贸易、投资、援外、工程承包等多元互动格局转变,在双方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始终关注非洲发展,真诚愿意为非洲人民建设家园、改善生活做出贡献。50多年来,为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先后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各类援助,帮助援建了800多个成套项目,为非洲国家培养了3万名各类人才,免除了34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306笔债务,向43个非洲国家派出了1.7万人次的医疗队。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非洲人民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事务中给予的宝贵支持;在2008年遭受特大地震灾害时给予的无私援助。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3年来,中非双方从促发展、惠民生的立场出发,扎实推进落实八项举措,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援助项下,中方实施了赞比亚国家体育场、马里巴马科第二大桥、加蓬布巴哈水电站、毛里求斯新机场、内罗毕环城路等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方援建的100所农村学校可解决5万名儿童就学,30所医院将增加4000多个床位的医疗能力,疟疾防治合作涉及30多个国家、惠及上亿人。中非发展基金参与投资的埃塞俄比亚玻璃厂填补了当地工业空白,马拉维棉花种植项目可带动当地近10万农户就业。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已吸纳10家企业入区,投资7亿多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6000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也收获了成长和喜悦。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关系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体现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为世界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2009年是中非经贸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化经贸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共同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加强多双边协调,在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配合,共同应对挑战。改善双边贸易投资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合作便利化。推动商签和落实投资保护协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办好非洲商品展览会,扩大双向货物贸易。 第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建立进出口商品监管合作机制,维护双方消费者利益。在非洲国家推动建立境外物流中心,扩大优质商品出口。扩大免税商品范围,增加非洲商品进口。深化双向投资,中方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对非投资,同时欢迎非洲企业家到中国投资兴业。 第三,丰富双边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合作新途径和新方式,推动合作方式从以贸易为主,向贸易、投资、服务、技术、项目承包等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转变,积极推进旅游、金融、教育、环保等领域合作。建设好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入区投资,并为非洲中小企业入区发展提供便利。 第四,深化民生项目合作。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培训、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技术转让、旅游等领域合作。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粮食生产、种植和养殖、农业实用技术交流转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合作水平。实施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医院、学校、疟疾防治中心项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在全球化潮流中,中非都是充满希望的热土。我们深信,只要双方携手同心、共同努力,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将更加美好,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造福双方人民。(作者系中国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编辑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