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大禹传人”李焯芬谈善美、明德 2009-11-12 11:29
这是李焯芬的心灵启示类新书《活在当下》中的一则故事,暗含了儒家、佛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好品德“孝”,而这本由故事串联起来的新作则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李焯芬,香港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水利、减灾防灾工程数十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为他题写“大禹传人”共勉。年少时就已热爱中国文学的他,近年来又潜心佛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并将有关理念融入写作,写就包括在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最畅销文学书排行榜名列第一及第六位的《活在当下》、《心无挂碍》等多部书籍。日前,《活在当下》一书已在内地由中华书局出版。 该书的责任编辑焦雅君说:“作为香港知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李院士的这本书以佛学、儒学等智慧关注当下的教育、婚姻、家庭问题,教会人们过一种感恩善行、积极向上的生活。” 中国文化,力量之源 访谈中,李焯芬不止一次提及佛学文化中的“因缘观”,但却坦言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均“缘”自中国传统文化——“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 小时候就酷爱中国文学的他,发现萧红、巴金等近代作家作品中常会描述农村社会的贫苦灾荒。当时内地大部分中国人都生活在农村,而各种灾害则极大影响、制约了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发展。 “30年代也经常闹水灾,一黄河决堤(可能)100万(人)就遇难了”,李焯芬回忆到,这种悲苦生活场景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 正是基于当时文学作品中对民众生活的悲苦描述,他后来选择了学习水利工程。 李焯芬于1968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前往水利水电业高度发达的加拿大深造,并担任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及工程部经理多年。 既然成了水利专家,那怎么后来又与佛学文化结缘了呢?李焯芬回忆说,大约20年前还在加拿大水利部门任职时,他与前来多伦多筹建佛寺的台湾佛教界宗师星云大师结识,获赠几本佛教小书。因工作原因经常乘飞机回内地的他,在飞机上翻阅这些书籍时发现,所讲内容很有启发:像教人要活在当下,少些杂念,如此便能生活得更自在;所讲的因缘观,说万事万物背后皆有它的原因。 自此,李焯芬开始广泛了解佛学文化,并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 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求美 作为一名水利学家,李焯芬认为,儒家、佛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人文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很有帮助。 水利工作主要是防洪减灾,李焯芬说,看到水灾等无常的一面,就要找到造成它的原因,比如说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洪水泛滥,所以我们国家提出了封山育林政策。如果从佛家的因缘观来看,就是要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改变发生作用的条件,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觉得,水利工作有很重要的人的因素在里边,没办法离开人文,比如,在做水利工程时,要考虑到周边的文物古迹,这样就需要对当地文化、社会有所了解。 “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求美,人如果真、善、美都能综合起来有个平衡,那就是一个丰盛的人生了”,李焯芬说。 明德格物,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李焯芬说,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其实都是人的教育,它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香港大学的校训就是“明德格物”,前者是指人的教育,而后者是指知识的学习,他说到。 比如儒学教人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道德、如何待人接物、树立价值观等等,这就是一种人的教育的体现,李焯芬举例道。 香港大学医学院林姓院长今年9月初因贪腐被判监禁25个月,同日,该校教育学院的一位外国副教授也被判刑。李焯芬认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他们犯了这样的错误,其实就是少了些人生的智慧。 儒、释、道共助修身、治国,中国文化影响力日增 儒、释、道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谈及三者对于人生完善及国家发展的作用时,李焯芬说,它们既有个性,但更多的是共通点,共同促进了个人完善及国家发展。比如儒家、佛家、道家都非常提倡的品德“孝”就是一例。 李焯芬曾因水利工作数十年奔走于中、加两地。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影响力时,他说,现在西方人对于儒家、佛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而且这与他们的基督教背景并不矛盾。美国书店的书架上一般都能找到100多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比如在美国最大的书店Barnes & Noble,每个分店都能看到至少几十本英文版的佛教书籍、《道德经》以及儒家经典。现在的加拿大人也比较喜欢看这个,李焯芬说。 编辑:段若兰 来源:中国日报网 董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