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
我们还要拆掉多少像循礼门一样的普通老站? 2009-11-18 06:44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 11月18 日专栏文章:上星期阅读网上新闻时得知,为了给新的商业开发区让路,武汉市汉口循礼门火车站已经被拆除。读罢心中顿生怅惘。 那是我儿时最为熟悉的地方。近些年我常常回武汉老家度假,知道古老的京汉铁路穿过汉口市区的一段已不复存在,但百年建筑大智门车站和循礼门站却得以保留,甚感欣慰。如今前者虽然尚在,后者却终未能逃脱被拆除的命运,思之不禁黯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就住在循礼门附近,所就读小学就叫“循礼门小学”,每日上学放学都从火车站门口经过。那是一个货运车站,不上下旅客,但我常常到那儿去玩。我常常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身著威武铁路制服的邻居叔叔手执红绿小旗指挥火车进站出站,看大汗淋漓、光着黝黑发亮的上身的搬运工把沉重的货包从铁皮车厢中扛出码放在站台上;我也常常透过木板箱的缝隙去窥探里面装着什么神秘的机器;有一次还看见停靠在站台旁一节敞篷车厢里的长颈鹿伸出头来啃食路边的树叶。更多的时候是在站台旁陈旧的砖缝里掏蛐蛐儿,或者把开线的粮食包里遗漏出来的黄豆捡拾起来拿回家去让祖母炒了给我吃。 循礼门火车站建于1916年,经历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对于我那一代人来说,它见证了共和国最初的那个热气腾腾地发展经济的时代,见证了中国人虽然过着生活清贫却满怀信心建设国家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它也承载了我儿时的部分记忆。因此对于它的湮灭,我心中充满了失落和伤感。 在当前一座座城市以急不可耐的速度改变面貌的时代,拆除陈旧的房屋、建起造型现代的高楼不可避免,也是受老百姓欢迎的。而且,经过多年的争论,保护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历代建筑也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这些年来保护的重点却往往只是那些帝王将相的宫廷豪宅、儒释道家的庙宇厅堂、名人显贵的故苑旧居,对于像循礼门车站这样的与小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近代建筑却似乎不很在意。 我之为循礼门车站的拆除而伤感,并非仅系个人怀旧使然。思虑更多的是,在究竟为什么要保留历史文化遗迹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是否完全正确? 多年以来,我们把上文所提及的那些楼堂园宅保留下来,甚至翻修重饰,似乎只是为了让人顶礼膜拜、合影留念,从而带动旅游收入。至于这些建筑所代表、所蕴含的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思考,则似乎想得不多。所以像循礼门车站这样其貌不扬、又没有什么名人瓜葛(因而没有什么旅游收入潜力)的普通货运车站,也就难免一拆的命运了。 其实,建筑遗产留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物化的地域气质,它承载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们在这日常平凡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生存理念、社会习俗、道德情操。保留这些建筑,就是保留我们的文化传统、保留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遗产。 “为什么要保留历史的记忆,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问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说明了当今功利主义的思潮已经多么深刻地渗透进了我们的头脑中。如果听任这种功利主义泛滥下去,我们的心里就会除了利益、享乐之外不再有任何东西了;没有精神上、灵魂上、情操上的美学追求了,人也就沦落成只贪图口腹、感官之乐的低级动物了。 文化遗产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情操上的培育,是帮助我们获得并提高精神境界的一份动力。这种精神上对美的追求会帮助我们从人性上变得更加善良、更加彼此友爱;人们为私己利益而彼此冲突、相互纷争的心理冲动就会减少;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这是一种无形的遗产,比起闹哄哄的旅游商业所带来的利润来,其价值更高。 因此,保留像循礼门车站这样普普通通而又承载了老百姓艰难奋进记忆的旧时建筑,既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怀旧情绪,也不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是为了保存一份民族文化精神、一种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怀。(中国日报评论员 刘式南 编辑 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