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新型产业主导权争夺战展开 “低碳经济”给谁套上紧箍咒

2009-12-03 09:43

新能源战略要“迎头赶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便面对着美、欧、日在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层层布局,中国经济内在发展的动力也要求中国必须面对困难“迎头赶上”。

即便不考虑外部压力,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要求中国经济要向更高层面迈进。其实,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后,从中央到地方正确立“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思路。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

目前,我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行动,规定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全国单位GDP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而这一次,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的40%-45%的减排承诺,则是又一次“向自身挑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并不讳言,他说,这将是一个“需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目标。

有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和行业举措,中国已经在过去的15年里持续地提高了经济领域的“碳效率”,将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了4.9%,而在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仅为1.7%和2.7%。

去年8月,中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直接以循环经济冠名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转变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目前我国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宣布,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按照程序上报国务院,择机出台。8月9日,在广州首届亚洲能源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表示,作为亚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始终依靠自身保证能源供应,并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预计将在年内制定完成新兴能源的发展规划。

业内人士称,新能源作为一个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比“振兴规划”更为贴切,新能源已被敲定为下一步培育的“新的增长点”,扶持力度将有增无减。

据有关人士透露,未来5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可达4500亿元。而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此前,中国4万亿元经济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划可谓呼之欲出。此前,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就在其博客中连续发文称,“低碳经济”将是继联合国宪章和WTO之后的全世界一个新的规章,它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将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责任体现和表达。对中国而言,中国的首要目标就是把能耗降下来,把能效提升上去。

“未来世界将产生新的企业评价标准,这就是‘碳’”,他说,新标准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所有参与者的动作都会随之改变。某些企业今天看来生机勃勃,或许明天会突然死亡;而有些产业,现在看着很弱小,但明天可能会成为庞大产业。

“碳排放”升降魔法

在熊焰看来,奥巴马政府的一些核心人物,包括前副总统戈尔在内,一直是国际上节能减排领域的领军人物。今天,奥巴马的团队已经把账算清楚了,就是希望用“能源新政”这服药,来拯救金融危机病痛中的美国。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却从货币博弈角度看待碳排放问题。在他看来,把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作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使得这种“排放权”与一切债券、股票一样自由挂牌和转让,并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最终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构成部分,“这本身就是世界统治精英的一个战略设计”。

他认为,作为世界货币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欧美日发动国家势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元素,他们拥有高科技方面的强大优势,其社会经济结构早已从工业化社会转型为信息和服务型社会,大批传统工业已经或正在加速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下降通道,而中国等国家处于无可避免的“碳排放上升通道”,就是这一降一升之间,通过金融市场的魔法转换,谁输谁赢,即刻有了分晓。

熊焰表示,如果有人现在认为美国身陷金融危机中,中国相对轻松,而没意识到美国已经启动新的“碳经济革命”的话,恐怕我们从起点上就已落后了。

他强调,温室气体的减排事关中国的发展权,在此问题上要“看历史排放,看人均排放,看转移排放,但同时也要看国际大的趋势,国际责任和国际政策标准。“节能减排要靠技术进步,要靠自主创新,也要看经济机制,要靠市场的力量。”

白益民则对一些政府有关部门和本土企业缺乏战略眼光深感不安。在日本,企业和政府在环保战略上,是“宏观与微观统一”、“远期规划与市场竞争统一”,他们的财团体系高效而灵活,就像集团军与先锋队一样配合紧密,进行交叉立体作战,而中国人似乎只会“陪着人家玩儿”。

江涌对记者说,中国人下围棋从来都是通观全局,而不能困于局部,“只看树木,不见森林”。他强调,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博弈要懂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中国“低碳经济”的瓶颈

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高涨热情带动下,国内也存在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的“无序”现象。各地快速兴建的“新能源基地”,有些存在过度投资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风电开放12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仅有800多万千瓦实现了正常发电,1/3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并网困难,有一些已建成的风电厂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长期看很容易出现投资收益低下、风电资源被浪费的局面。

同样,在新型煤化工、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领域,某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很容易在投资和引资冲动下急于“上项目”,而忽视可持续发展。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企业扎堆儿的多晶硅行业,产能8万吨,占全球的一半,但多数缺乏核心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未来发展很成问题。

据《瞭望》周刊调查,自中央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各地投资热情高涨,但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又酝酿重新上马;一些被环评否决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甚至还有不少项目仍在试图先把“生米煮成熟饭”。

白益民对记者称,中国工业化经历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教训,很多时候市场换出去了,技术没换来,最后不得已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这一轮,环保、新能源经济大潮临近,又有人忽悠着中国“以碳排放换技术”,结果会如何?

有业内人士反映,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绿色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就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产业布局和技术积淀,一些中国人的“热情”多少显得有些幼稚。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曾向媒体透露,我国可再生能源教育、研发机构严重缺乏,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中国温差大、风况较剧烈、风沙大等方面。没有在详细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就不会有自主权,这有可能使中国风电行业受到致命打击。

许多专家都建议,发展“绿色产业”,必须由国家集中力量,统一制定技术攻关计划,支持培育重大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应用。

“中国本来就居于弱势,更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位风能产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战斗还没打响,可能就败局已定”。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众石 编辑:宁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