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话题三: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是否跟进
0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是“资本市场改革”。这个新提法,意味着监管层在今年很可能会在新股发行制度、创业板、融资融券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作为一种融资方式的创业板,在国家迫切需要解决中小企业难的前提下,最有可能先行推出,而经过多年准备的股指期货与早已启动试点工作的融资融券的命运又如何呢?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集团董事张赛娥指出,与创业板的急迫性相比,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产品目前的确是好的推出时机。她分析说,因为可以趁此机会观察新的产品有没有缺陷,而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则很难分辨。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股指期货推出,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经过三年多的准备,股指期货前期准备工作非常扎实,方方面面对股指期货的理解确实不可与两三年以前同日而语了,股指期货对于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已经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今年是推股指期货的黄金时期。以目前的情况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宏观调控政策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证券市场整体性下跌,从而引发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合理的投资组合,只能规避由个别股票引发的风险,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只有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反向操作,才能锁定现货成本和风险,从而在较大程度上规避系统性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是完善股市的基本机制。中国股市的一大缺陷是“单边市”结构,缺乏双向交易机制。对股市看空的投资者无法操作,股市缺少内在制衡机制。股指期货可以使市场具备对冲机制,有助于缩小中国股市的波动幅度。
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表示,目前融资融券各方面准备基本就绪,下一步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遵循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框架,稳步推进融资融券的试点工作。欧阳泽华说,融资融券在海外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交易品种,也是各个市场必备的交易功能。其最大好处是通过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系的通道,同时有利于增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也改变目前市场单边市的基本格局。
焦点话题四:如何消减大小非解禁带来冲击
从08年开始,大小非解禁规模明显增大,今、明两年更是进入解禁的高峰期。一直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呼吁要规范大小非的流通问题。同时有不少人认为,只有解决了大小非问题,中国股市才有盼头。大小非问题对市场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吗?大小非的问题究竟该怎么去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证监局局长江连海江连海认为,解决“大小非”问题一方面要消除投资者的心理疑虑,另一方面要在完善大宗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打“组合拳”,包括考虑由外汇储备和社保承接一部分大小非等措施。
他说,2009年“大小非”解禁比较集中,其规模是2008年的5倍,但资料显示,这些限售解禁股2/3以上是IPO首发形成的,其中80%集中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上港集团、中国联通等几家国家控股的大型和超大型央企,而且第一大股东的解禁量占90%,“小非”解禁量仅占股改限售股份解禁量的3%,“小非”大部分已经在去年解决了。“这些国企的大股东虽然是理论上可以减持,但是在现实中,实际减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表示,作为国有资本的大小非在解禁时不应该损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应该加强对限售股的监管,要求限售股东拿出20%左右利润成立特别收益金返回给流通股股东。
他认为,“大小非解禁”是造成股市起伏的最主要原因,即股改时大小非的对价不够,解禁后给流通股股东带来损失,造成人心恐慌,所以要让国有股拿出抛售收入的20%左右作为红利分给流通股。这样做,大小非就不会随便减持,流通股也不会赶紧逃走。不恐慌了,市场就不会受到大小非解禁的影响而波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集团董事张赛娥称,内地不一定非要设立平准基金来解决大小非减持对市场带来的冲击问题,后者的解决最终还要市场来慢慢消化。她分析,很多大非持有者是政府,抛售可能性较小;而小非低价卖掉的股票会被新的投资者买过来,也不会产生大的冲击。她举例说,香港的股票都是私人的,大股东也可以卖,超过5%的都要公告,一般都只会对个股造成波动,影响有限,所以大小非问题还是要靠市场来慢慢消化。
分析:监管层维稳的信心来源于哪里
08年以来,我国采取很多举措从基本面与市场供求关系来稳定资本市场,起到一定的效果,股指出现探底回升走势、市场信心也得到扭转。进入09年之后,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这就对监管层维稳带来更大的难度与要求。那么,监管层维稳的信心来源于哪里?又会进一步采取哪些维稳措施呢?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很有信心。他指出,作出这一判断基于三方面的理由:首先,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其次,虽然有些上市公司有问题,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行业内是龙头企业,它们会较快地克服眼前的困难,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好的;最后,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对市场的整顿,市场的基本面也是好的。
高层的信心是有数据作为后盾的。
首先,3月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2月份PMI为49,接近经济扩张收缩分界线50的水平,连续第三个月回升。
其次,在企业大规模限产与基础建设的双重刺激下,钢铁、水泥、 煤炭、有色等行业的“去库存化”,申银万国分析,经过前期停产式的削减存货,将会大大缩短存货调整所需时间,在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左右,企业的阶段性存货调整将基本结束。这从煤炭、钢铁近段时间的提价行为即可看出。
最后,3月6日,央行、财政部等四部委领导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会全力确保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同时,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刺激政策。 接近国资委的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国资委的救援计划除了已经启动的注资外,主要将通过这个“央企大管家”进行重组兼并。而4月份即将公布的央企审计结果无疑是国资委下一步救援、诊治央企的一张“诊断书”。有国资专家分析,国资委对央企的救援是采取注资还是兼并重组都将依据该“诊断书”“对症下药。”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