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英文专题 中国在线首页
CHINA DAILY 英文首页
 

改革开放30年之图书:从“椅子”到心灵休憩之所

王文澜是《中国日报》资深摄影记者。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30年,他不断地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依旧是中国,别无二致。但对亲历巨变的中国人自己来说,每隔二三十年,中国就会换上一个新面貌。

很多70年代畅销的商品,在如今的生活中都已不见踪影。比如那些外壳是竹子编的暖瓶,外形酷似小冰箱的黑白电视机。还有笨重的自行车,不仅能载人还能装大包的东西,以及大大小小的供应票等等都已成为过去。

尽管如此,有一样东西,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依然活跃在市场上。这——就是书。

中国的对外开放带动了全国人对知识的渴望。那时,所有的学校恢复了上课,工程师和技术员重返原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把科学和技术称作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内对书本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那时,国内的书本流通还不够畅通。有机会到大城市转一圈的人,往往要帮家里的亲戚朋友买很多书,多到自己的行李包都装不下。

 
摄影记者:王文澜
 
    王文澜1981年在北京市中心拍摄的这张黑白照片,展示了这一场景。尽管买书不容易,但人们还是很开心,这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因为好的书本可以增长家人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赚取更丰厚的收入并跟上全国现代化步伐。

不过,当时市场上大多的书本还都是简装本——没有硬皮包装和漂亮的设计,有很多是课本和实用手册。从绝对的实用主义观点看,那时的书本就是工具。甚至说,如果用结实的塑料绳捆在一起,它们可以被当成椅子坐。

如果说,在30年前书本只是工具,而现在则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兴趣爱好日益丰富,有的开始阅读文学作品,有的钻研专业学术文献,还有的则阅览励志图书。

也许,30年前,农村孩子努力读书是为了当工程师或开公司。现在,中国一些书店里出现了思想深邃的读者。

 
摄影记者:王文澜

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家汉学书店中,2003年王文澜先生捕捉到了两个和尚正在选书的画面。汉学书籍主要指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其中很多书籍与两千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有关。

过去两三年中,中国各种传统图书已经成为大城市各大书店的新宠。不管是儒家学说还是佛家思想,这些书籍都已不再是用来坐的“椅子”,而是供心灵休憩之地。

英文原文:Turning the page

(作者:《中国日报》 YOU NUO 编译:欧叶)

 
  中国日报前方记者  
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黎星

中国日报总编辑顾问张晓刚

中国日报记者付敬
创始时间:1999年9月25日
创设宗旨:促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成员组成:美英中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

[ 详细 ]
  在线调查
中国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上,应持何种态度?
A.要多少给多少

B.量力而行
C.一点不给
D.其他
 
本期策划: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  编辑:孙恬  张峰  关晓萌  霍默静  杨洁  肖亭  设计支持:凌雷  技术支持:沙益新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