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英文专题 中国在线首页
CHINA DAILY 英文首页
 

改革开放30年之制衣业:不同时代的缝纫

王文澜是《中国日报》资深摄影记者。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30年,他不断地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买新衣服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人们有钱也很难买到,因为做衣服的布料非常紧缺。行政的低效导致了经济的困境,很多商品都是配额供应,包括衣服和生活必需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缝纫机曾经是重要家庭财产之一,因为它能用来缝纫衣物。如果谁有幸拥有一台缝纫机——一台人力的缝纫机足矣,当时中国还没有电动缝纫机——也就可以靠为周围的居民做衣服来赚钱。

 
摄影记者:王文澜

王文澜先生拍摄的这张黑白照片里记录的就是这个情形。两三名妇女加上几台缝纫机,几乎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市场。这张照片于1985年拍摄于中国西南部省份云南。那里离北京和上海还很远,那时的中国也远没有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纺织品和成衣生产国,但改变的迹象已在那里初露端倪。这是毋庸置疑的。你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和私有企业的影子。

这些为顾客制作或者缝补衣服的女性(从他们的穿着可以看出有些是少数民族)应该被看作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排头兵。

当他们把铁制的缝纫机搬进农村的集市上时,中国大多数的工业还是单一的国有体制,从大城市到小乡镇,服务行业都很少。

如果没有数百万的个人努力,成败暂且不说,中国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按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没有动力去发展。

 
摄影记者:王文澜

同理,如果没有这些女裁缝以及其他城镇与他们一样的裁缝们,中国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像这张彩色照片上一样的现代化成衣制造厂。这张彩照拍于2004年的沿海省份——浙江,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纺织行业的黄金时期。

当人们提到中国经济的成功时,会很自然地把它归功于发展。不过从我们的照片上看,历史的真相是:中国首先发生了变化,发展才随之而来。正是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所有的变化。

英文原文:Stitches in time

(作者:《中国日报》YOU NUO 编译:王妮娜)

 
  中国日报前方记者  
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黎星

中国日报总编辑顾问张晓刚

中国日报记者付敬
创始时间:1999年9月25日
创设宗旨:促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成员组成:美英中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

[ 详细 ]
  在线调查
中国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上,应持何种态度?
A.要多少给多少

B.量力而行
C.一点不给
D.其他
 
本期策划: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  编辑:孙恬  张峰  关晓萌  霍默静  杨洁  肖亭  设计支持:凌雷  技术支持:沙益新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