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引人关注的全国两会于200933在京拉开帷幕,本网特别推出“2009全国两会系列访谈”,对话高端人物、热点代表委员等。36,中国日报记者胡美东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朱明,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作为全国的“民办特区”,作为全国的民生产品主要出口大户,泉州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倒闭情况,泉州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朱明:泉州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民生产品制造基地,举几个例子,泉州的纺织服装产量占全国的10%,旅游运动鞋产量占全国的80%、世界的20%,石材出口量占全国的50%,树脂工艺品出口量占全国的70%,工艺陶瓷出口量占全国的67%,糖果产量占全国的20%,可以说,在民生产品方面,泉州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比较平稳,也没有出现大面积倒闭情况。2008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2705.29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263.6亿元,增长17.1%。经济总量连续十年位居福建省设区市首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比拼的是信心,比拼的是运作。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与企业家共商应对之策;召开全市千名企业家大会,传达国家新政策,鼓励企业家发扬爱拼敢赢精神,有效规避风险,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抱团发展。及时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协调工作的通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成立泉州市工业生产总调度室,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推动政银企加强协作,启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成立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推荐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制度,要求每位市、县领导分别联系2-3家工业企业,及时了解全市804家亿元以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爱拼敢赢、灵活应变是泉州企业的特色和个性,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去年以来经济形势趋于严峻的情况下,我市企业再一次知难而进,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如,有些企业采用分期报价、人民币结算的办法,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有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积极化解融资难问题,全市现已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5家;有的企业通过进口先进设备,加快创新步伐,部分消化了上涨的生产成本,等等。由于民营企业的敢于应对、善于应变,2008年,我市的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分别现价增长24.4%19.5%13.8%43.5%39.0%,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幅达30.2%

三是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一方面继续争创名牌、品牌,2008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3件、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8个,全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1件、中国名牌产品46个,名牌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另一方面运用品牌的力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合作平台,鼓励品牌企业把订单留在泉州,支持中小企业为品牌企业提供贴牌加工,形成龙头企业搞研发、创品牌,中小企业搞加工、做贴牌的双赢局面。今后,市委、市政府将更加重视品牌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名牌品牌,推动单一品牌发展成系列品牌,并正在组织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推进国家级品牌发展成世界级品牌,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界营造一个创牌、爱牌、护牌的良好氛围。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需求减少不能一概而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衣食住行的需求,而民生产品正是泉州市的优势所在。国内市场方面,我们鼓励企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好名牌多、品牌多的优势,发挥好泉州企业销售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全力开拓国内商业大市、经济大省和高收入地区、高消费层次市场,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各类商品。国际市场方面,我市注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扩大机电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措施,建好纺织服装、鞋业、石材出口基地;认真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加大对非洲、南美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2008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达934.68亿元。

【主持人】:泉州将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请问2009年泉州确定的建设项目重点将向那些领域倾斜?“项目建设年”将在泉州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加快现代产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朱明:为认真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促进泉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市决定在2009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并安排了建设项目375个,总投资达3217亿元,主要集中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促进结构优化、完善基础设施、支持“三农”、改善民生、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工程。在项目的生成和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高科技项目、生产性项目、商贸性项目及其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先上”,安排了79个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年度投资36亿元以上;安排了51个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年度投资109.8亿元;安排了30个服务业项目,年度投资17.7亿元;安排了18个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年度投资15.3亿元。我相信,随着这些生产性、商贸性项目的建成投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在泉州经济中的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将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主持人】:泉州确定2009年为“项目建设年”,请问,这些投资都是政府投资吗?项目筹资渠道有那些?如何深化投融资制度改革?

朱明:“项目建设年”所确定的项目中,政府投资大概占30%左右,主要投向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民生保障设施等,其余项目的资金来源以社会筹措为主。具体讲,筹资渠道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扩大内需资金盘子,向中央、省里积极争取财政性投资和补助资金;二是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外资、港澳资、台资、侨资、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四是通过财政预算、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等方式筹措部分资金;五是进一步探索构建国企投融资平台,做好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我市国有股份的盘活融资工作。

【主持人】:面对金融危机,泉州如何发挥好海内外泉商的作用,为他们在家乡发展创造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

朱明:海内外的泉籍企业家向来都有回报家乡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初,我市充分发挥侨乡的优势,通过“以侨引外”带动了泉州经济的发展,并因此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发挥海内外泉商和国内127家异地商会的作用,认真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每年都召开泉籍商会座谈会,向泉籍企业家介绍家乡发展情况,推介投资项目,并从审批、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项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积极为广大海内外泉商在家乡发展创造良好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

【主持人】: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00-00)》中对泉州港提出的明确定位:福建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泉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泉州今年的港口发展规划与建设目标如何?目前,工程建设情况如何?

朱明:泉州港在宋元时期就已闻名于海内外,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湄洲湾南岸港区水深大于10的海域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主航道水深-12.5以上,可以满足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航行的需要;其中斗尾作业区20以上深水岸线长达7.7公里,是我国能够建设30万吨级泊位码头的重要天然良港。为重振古港雄风,在泉州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到2010年打造亿吨大港的目标。目前,这项工作正扎实有效地推进中,2008年泉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23.90万吨,比上年增长16.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0.67万标箱,增长18.4%2009年,泉州港将力争完成港口及疏港通道建设投资25亿元,重点是抓好石狮石湖5#泊位、泉港泰山石化码头、惠安中化库区码头、惠安小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等项目建设,使港口在推动泉州和海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泉州在构建全国重要石化基地的构想和实施状况如何?

朱明:石油化工业是泉州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用地24.5平方公里)和泉惠石化工业区(规划用地25平方公里)。我们提出至2011年后泉州的年炼油能力要达到2000万吨以上,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原料及合成纤维生产能力均超100万吨,石化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力争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在刚刚公布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泉州已经被列入我国九大炼油基地,福炼1200万吨炼油扩建和80万吨乙烯工程、福建炼化70万吨PX、石狮60万吨PTA三个项目列入国家“要抓好的20项重大在建工程”;同时,福炼1200万吨炼油正式投产在即,中化重油1200万吨深加工项目年内动工,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及100万立方米油库区也已经投入使用,可以说,打造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已经初具雏形。

【主持人】: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当前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条件下,在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朱明:泉州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祖籍泉州的台湾同胞有9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44.8%2008年,泉台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市新批台资项目34个,投资总额5.89亿美元,比增62.3%,实际利用台资2.16亿美元,比增68.0%;泉州港还被列为两岸直航口岸,1215,两艘货轮分别从泉州港直航台湾台北港、安平港,标志着泉台两地全面、直接、双向的海上通航基本实现。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泉台经贸合作,力争打造新的台资聚集区。

一是促进泉台产业对接。推动落实《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稳妥做好对台招商项目储备并做到定期发布、重点推介,力争在承接台湾电子、机械、石化、物流等产业转移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是继续申报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选址在《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洛秀组团,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可综合利用面积约3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机电一体化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之成为海峡西岸中部台商投资的聚集区。目前,洛秀组团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推进,片区开发建设条件比较成熟。

三是抓好和谐光电、晶蓝光电、海峡物流中心等重点台资项目的落实,同时用好国家和我省关于扶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我市列入全国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四是完善泉台经贸活动平台。继续办好海峡两岸(石狮)纺织服装博览会、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推动闽台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台资企业生产性原料及设备零部件配送物流中心。

五是做大做强海上直航。在泉州港与台北港、安平港及澎湖马公港直航突破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货物市场流量,做实对台货运直航。依托围头港区已列为对台通航口岸,开辟围头港区与台湾港口的集装箱航线,开通石湖至台湾不定期航线。同时,持续推进泉金航线健康发展,加大宣传提高泉金航线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