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二:盆满钵满之后能否破解技术瓶颈?
2010年12月2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厂区,随着一辆奔腾B70轿车缓缓驶出,一汽自主品牌产量达到100万辆。100万辆,在一汽集团去年2 5 0多 万 辆 的 总 产 量 中 ,接近40%。对于把自主品牌作为“最核心的事业”的一汽来说,这一成绩显然还不及格,自主之路依然很长。
一汽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和困难,也折射出当前自主品牌在我国汽车产业中缺少底气的现状。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汽车产销跨过1800万辆大关,但目前还只能被称为汽车大国。“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仍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说。
继2009年各大汽车企业风光无限之后,2010年又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一方面是企业收益直线上升,另一方面则是核心技术研发进展缓慢。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虽然过去20多年间通过“市场换技术”在短期内极大提高了国内的汽车制造技术,但整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却依然缺乏。与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工业在管理、技术、人才、产品开发、品牌、国际化上,都有不小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过去我国发展汽车工业过分依赖合资的方式,导致当前掌握的核心技术过少。特别是发动机、底盘、传动等方面,与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由大转强的技术瓶颈。
站在1800万辆的历史新起点上,展望未来5年至10年间,已经财大气粗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能否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精力,进而不断夯实汽车强国的基础,直接关系着这一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对于已经站在由量变到质变这个关键结点上的汽车行业来说,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势在必行。
然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绝非依靠不断积累的物质条件就能完成。当今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资本积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外一些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完全可以用钱买到,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仅仅依靠钱,很难解决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难题。
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表示,与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那种集研发、规划、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全流程为一体的体系,没有形成依靠体系进行创新的能力,没有找到一套好的办法来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汽车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依旧突出,未来将严重制约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从这些方面来看,未来一段时期突破技术瓶颈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