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3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并不存在“改善成果大幅消失”的情况。
美国《华尔街日报》30日援引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地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提高了30%,但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约60%的改善结果消失了。
杜少中援引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表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污染物消减50%以上,“我不知道美方报告中‘30%’的数据评价是怎么得出的”。
他更指出,至于“奥运会结束后一年,约60%的改善成果消失了”的评估,更是有违事实。
北京市环保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奥运会结束后的2009年是北京自1999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成绩”最为优秀的一年,全年实现285个空气质量达标天,比“奥运年”多出11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监测数值亦创11年最低。
2010年,北京市几乎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蓝天”目标;2011年1月份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部达标,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认为,奥运会后,除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作为长期措施保留下来外,部分临时措施都已解除,促成北京奥运会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已经坚持了10余年的控制大气污染措施,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