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喊着“下盘石”,我们哭了
2011-09-15 16:51:2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我们住在这里的每一天都特别感动,特别震撼。我以前没到过农村,就这次去农村,包括对民风,对他们那儿的环境,还有那些文化气息,跟我想象的农村完全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每天经历的那些事,真的让我开阔了眼界。我跟各位分享的这三件事,只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三件。也许对于那些村民来说,他们不会把为我们做的这些事当一回事,也许,对你们来说,这些事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亲身感受着这份厚重的关爱与照顾的城里女孩儿来说,他们所付出的,所给予的,我们仅仅用文字去回报他们,做得真的是太少了。

离村那天,村长一再要求说,组里的成员要和村民们一起拍张合影。很小的文化广场上很快就挤满了人。我们拍了好几张,都觉得不满意。大家当时一直在笑,但还觉得笑得不够开心,不够表达我们对下盘石的那种爱。大家一边笑一边大喊“下盘石”,笑着笑着,就对着镜头哭了……(哽咽得说不下去。现场听众闪着泪光)

我到农村以前,以为那里的生活会挺苦的,在心里无数次设想过离开那天会怎么想。我可能会想终于能回家了,终于有水用了,或者说我以后再也不用上那种旱厕了。但是我没想到走的那天会特别特别的舍不得……(哽咽)

我就记着我当时一直握着我们家大娘的手,大娘就一遍一遍地跟我说,现在交通那么方便,你们一定能再回来的。然后我们就说,一定常回家看看。(长时间哽咽。听众热烈鼓掌)

我觉得,下盘石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天的收获,而是一个家。不是因为我们这段时间一直住在这里,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大叔大娘一遍一遍地跟我们说:“你们就是我们的娃娃,你们就是我们的女子。”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他们所让我们感受到的,为我们铸造了一个北京以外的家。(沉默)

回北京的那几天,我每天都能接到一个从延安打来的电话。其实我没接触过太多方言,我和延安那些老乡沟通起来特别困难,就包括我在那儿跟他们交流的时候都需要别的记者帮我翻译。回来最大的困扰就是,那边大叔大娘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但是他们会一遍一遍地跟我说。我记着前两天有一次接到电话,是郝大叔打过来的。他说村子里订的《光明日报》到了,“我看到了你们三个发的稿子,我把你们的报纸都放在床头,读了很多很多遍。”这些话我听了三四遍才听明白,真正听明白的那一刻,我觉得我心里真的又疼了一下。其实我不太会写稿子,我是做编辑的,又是做网络编辑的,以前没有亲身体验过一个记者应该去怎样写稿子,没有那样的文笔,也没有那样的思路。但是在大叔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想,有这样一群人在一遍一遍地读我们的稿子,那我们就知道以后应该去写怎样的文章,去回馈他们,去反映他们的生活,去表达他们的心声。(掌声四起)

感谢这次延安行,感谢这次寻根溯源之旅,感谢和下盘石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五天四夜!延安行让我清楚了民意在哪里,民意是什么。郝大叔的惦念让我深感身为一名新闻人的责任重大。我们是中央党报的编辑记者,依靠中国土地上绝大多数的农民朋友与普普通通的人们。应该为反映他们的真实民生、传递他们的真实民意而作出报道。想到有一群怎样的人在一遍遍地读我们笔下的文字,我便一再提醒自己要做反映民间声音的新闻人,做好中央声音和民间舆论的桥梁。

谢谢大家!(掌声经久不息)

光明网编辑 张 璋

延安乡亲留言:

房东郝如荣夫妇:能和群众走得近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既然进了村子,就要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作这个村的一分子。

你们下乡的时间太短,很多村民还来不及去熟悉,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去感受。但你们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让我们很满意,欢迎常回来,家门永远为你们开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