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九华示范区响水乡青竹村村民卢国良家中不仅盖起小洋楼,小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记者 赵持 摄
11月1日,当采访车到达湘潭市九华示范区响水乡青竹村腹地时,记者心里油然冒出8个字——静谧安详,生机勃勃。
呈现于眼前的是一幅恬静的村居图:每家每户被绿意浓浓包围,桂花、柑橘、红檵木最是常见,屋场门前的一畦蔬菜那更是少不了,温驯的中华田园犬则悠闲地在院子里张望。
年过五旬的村支书卢国良一口湘潭话,他告诉记者,目前,青竹村人的农业收入主要靠生猪养殖和水稻、瓜果、蔬菜种植。村里的红菜薹种植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每亩地一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全村412户人家,参加生猪养殖的有378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有218户。
卢家就是养猪大户。“我家今年靠养猪已经收入了30万元,还有60多头猪存栏,估计还能赚5万块钱!”“小儿子卢伟投资200多万元搞红菜薹脱水加工,估计今年可收入47万元。”卢国良说,在青竹村,很多人都是亦农亦工,两不误。
青竹村人有这个优势。从地理概念上几乎可以说,九华示范区就是响水乡,响水乡就是九华示范区。自2003年底九华示范区的前身九华经济区成立以来,当年的荒山野岭、黄土山坡焕然变作如今的工业新区、滨江新城。道路打通了,原先偏僻的青竹村一下子交通便利起来,发展农业变得得天独厚。同时,村民还可以去家门口的九华示范区企业打工。经济搞活了,包括青竹村在内,响水乡的村村组组旧貌换新颜。2009年,湘潭市成建制将原属湘潭县的响水乡划归雨湖区,由雨湖区将其委托九华示范区管理。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九华示范区在确保4.2万亩耕地的前提下,将响水乡的大部分土地征收用于项目建设。
和其他村不同,青竹村的大部分土地目前属于受保护耕地,征迁的土地只是一小部分。该村征迁村民和其他村的征迁村民一样,住进了九华示范区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吉利小区。
走进这个位于九华示范区内、占地500亩的大型居民小区,记者感受到的不再是青竹村式的田园风光,而是截然不同的现代小城镇气息。住在市场价近90万的房子里,村民莫应军浑身是劲,正在以全副身心投入到社区居委会的筹备当中。
“征迁村民,一户的补偿款往往过百万元。突然手上有那么多钱,怎么办?通过特别设立的平台,乡上组织大家把资金入股九华示范区的企业。过去的农民,变成了股民,变成了市民,变成了工人。”陪同采访的响水乡李铁坚乡长介绍。
那些还拥有耕地的村民,则可以一手抓农业收入,一手抓就近打工的收入。2003年以前,青竹村曾是全湘潭市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之一,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如今已接近2万元了,变成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地方。
青竹村人,以及响水乡这块热土上的所有原住民,正在将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紧紧捆在一起,搭乘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高铁”,描绘另一幅全新的幸福田园图景。
■微言小议
@新华网 张立红:湘潭“盛产”名人,毛泽东、彭德怀、曾国藩、齐白石、秋瑾……他们的口号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人民网张洪宇:上午赴湘潭九华示范区响水乡采访,了解到政府对新农合投入逐年增加,部分先富起来的村民也主动回报社会,鹤岭村有位名叫戴奇志的企业家连续4年承担全村2500人的参保费用,富裕不忘造福乡梓,难能可贵。
@新华网 张立红:第二次到韶山,向我们的领袖三鞠躬,从左向右绕伟人铜像一周。
@中国日报网张红梅:终于在青竹村吃上了正宗的乡土菜了,农户、农家、农院,铁锅、柴火、大铲刀;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铁锅,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天真无忧的年代,哈!不能想了,再想就想家了。
@新浪杜莎:四层楼的安置房,宽敞明亮,真叫一个“大”啊!随行的记者们感叹:这么大的房子要是搁在北京值2000多万呢!
@搜狐杜伟纯:村部有间房子里挂满了村支书卢国良和领导的合照,温家宝、王岐山、回良玉……一个农民受到过这么多领导的接见,真了不起!老卢太有范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