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文化旅游产业 铸魅力城市之魂
如果说历史是蚌埠城市的气息,那么悠久的文化底蕴便是蚌埠的灵魂,在岁月流转中,它沉淀在淮河水里,掩映在碧树朱亭之后,为生活在安徽省蚌埠的人们,增添了更多的灵气。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问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去年安徽省召开的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了“进一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任务。推进文化产业建设,成为了党和人民赋予蚌埠的责任。
立足厚重蚌埠,突出文化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
蚌埠是一个拥有7300年历史的城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和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区,它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圣地,这里是考古学家发掘和氏璧的地点,这里还是楚汉双雄决一生死的古战场。所以说,“厚重蚌埠”条件得天独厚。
安徽省蚌埠市市委书记陈启涛说,蚌埠要依靠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建设皖北经济圈、加快中部崛起、蚌埠振兴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蚌埠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建设目标全面完成,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已建成16个文化站、180个农家书屋。对外免费开放市博物馆、中国花鼓灯博物馆、中国花鼓灯第一村传习所民俗馆。同时,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村民每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
蚌埠市在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一批重大的旅游项目建设。去年蚌埠就开工建设了花鼓灯嘉年华、“中国古民居”、“大明文化园”、大型花卉苗木基地等多个大型项目,为创建蚌埠的文化增进了新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光彩玉器文化城项目,它是蚌埠市重点建设的旅游项目之一。项目占地315亩,预计总投资5亿元。2010年10月省文化厅授予了它“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两个月之后,文化部又授予了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待项目建成后,入驻商户将达2000余户,年交易额将突破30亿元,可以解决2万余人就业。
据蚌埠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的建成将为整个皖北地区的玉器奇石古玩、书刊字画、花鸟鱼虫及其它文化艺术品提供一个专业化、上规模、高档次的鉴赏交易平台,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立足便利蚌埠,发挥高铁的拉动效应,突出“宜居氛围”
蚌埠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伴随高铁的开通,如今蚌埠又戴上了“高铁城市”的华冠。高铁驶入蚌埠,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外部效应以及溢出效应,使原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价值倍增,将为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陈启涛说,“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高铁运行方式,一方面为旅游者提供了到更多、更远的旅游地进行旅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市民周末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极大地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
蚌埠市切实发挥高铁对旅游业的拉动效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最大限度地将文化资源、山水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吸引高铁沿线游客来蚌体验休闲宜居的生活氛围,感受蚌埠大河文化、大禹文化、大汉文化、大明文化、大众文化这五大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蚌埠建设成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和文化产业中心城市。
立足实干蚌埠,提升城市文化的知名度。
改革开放以来,蚌埠市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蚌埠从原本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加工、商贸、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年轻的蚌埠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康、沧桑巨变有目共睹,说蚌埠是实干城市,实至名归。
陈启涛指示,今后一个时期,是蚌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城市以格局定高下、以功能看强弱、以生态显魅力、以文化论输赢。
蚌埠市将继续坚持“实干”精神,充分利用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与此同时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结合、与科技创新结合、与教育资源结合、与现代服务业结合,最大限度地将文化和山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最终彰显“五大文化”无穷魅力。
陈启涛表示,到2015年我们力争达到蚌埠文化发展改革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先进,特色艺术和行业处于全国前列,成为城市活力充沛、文化特色鲜明、人文环境优良的皖北文化中心。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 朱艳娟) 实习编辑:孙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