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175座机场130座在亏 地方"跟风"建机场打的什么算盘?

2012-05-04 10:09:35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给“地方机场建设热”降降温

江苏13个地级市,其中9个建有机场,然而,除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外,其余运营的6家全部亏损。尽管如此,各地建机场、开航线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在各地发布的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中,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重头戏,其中尤为夺人眼球的当属各地机场建设的“大干快上”。一些地方争相建设机场,运营成果究竟如何?

记者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现在运营的175座机场中约130座存在亏损,2010年亏损数额达16.8亿元。

中小机场发展的“怪”现状

据前几年资料统计,长三角地区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超过作为全球最大民航市场美国每万平方公里0.6个的水平,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将成为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坐落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随着5月8日苏中江都机场的正式开通,全省13个地级市中有9个建有机场。

按照民航界惯例,运营的机场中能盈利的多是京、沪等枢纽机场和部分中型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几无盈利可能,年吞吐量只有几万人次乃至几千人次的支线机场无法解决“温饱”。而中小机场的新开航线基本是支线机场,航班起降架次较低,没有稳定的客货量,几乎不可能达到盈利点。

在江苏,除了南京禄口机场,其余已开通的7家机场均属于中国民航局定义的“中小机场”范畴,普遍亏损也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为了吸引航空公司前来开设航线,中小机场的普遍做法是给航空公司补贴,而这笔钱的最终买单者是当地政府。以徐州观音机场为例,政府每年给予航线的补贴都在数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城市正在大张旗鼓地新建机场,或规划建设机场,而机场数量的大幅增加无疑导致了机场间航线资源的争夺不断升温,促使地区机场竞争白热化。在机场之间的竞争中,航空公司便赢得了话语权,这样一来,机场在与航空公司的谈判中显得更加被动。

显然,“政府补贴竞相加码,中小机场互相残杀,航空公司看重收益”,成为了当下中小机场发展的写照。

“要致富、修机场”的算盘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中小机场初期运营主要靠地方政府补贴,由于中小机场一般年旅客吞吐量较低,空运量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成本过高。据计算,一个支线机场,如果每天起降4架飞机,成本就在24万元左右。

尽管需要先投巨资建设,随后还要每年专门拿出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补贴,中小城市建机场的热情却始终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醉翁之意不在酒”。以盐城为例,当地政府当年咬牙修建了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为此每年要花费3400万元的财政补贴。但修建机场后带动的汽车产业链每年上缴的利税达34亿元。许多地方修机场、跑航线的动力也正在于此。

在建设中小机场的问题上,有关部门遵循的逻辑是业内常讲的1:8效应,就是说,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机场资源,一个机场的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可达1:8。因为,办好一个机场就像打开了一扇大门,它所带来的人流、资金和信息资源,将为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效益。按照这样的逻辑,各地纷纷兴建中小机场,希冀1:8的投入产出比能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腾飞。然而,一些中等城市在人口和客流量都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前提下新建机场,指望“以机场兴市”,这样的侥幸往往会事与愿违。比如南通机场开航至今,一直处于亏损境地,成了当地的沉重负担。

此外,越来越多的城市“跟风”建机场,源自当地认准了“要致富修机场”,希望各自的家门口都有一尊“活招牌”,提升城市美誉度,增加对外宣传的砝码,有的甚至急于求成,工程草草上马。

目前,江苏境内苏北的机场要比苏南多,但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并没有修建机场。因此,期望“靠建机场发家致富”的地方更需保持冷静,谋定而后动。

地方机场建设更应清醒和理智

在新建机场热情日益高涨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城际甚至与外围省际快捷交通的实现,区域内城市的“同城效应”日渐显现。从南京到徐州,乘坐高铁只需70分钟,而从徐州观音机场到市区也需要40多分钟车程,京沪高铁开通后,对沿线航班提出了新的挑战。

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为民谋福而修建机场并非坏事,不过需要有关各方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尤其要保持一份清醒与理智。

凡事,三思而后行。地方政府在渴望通过建设机场提振地方经济时,需思量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亏损运营的机场,对助推地方经济的利弊应该如何算?那种超越本地需求和财力的机场建设,显然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有关各方在立项时更要科学规划、布局,审慎做好机场风险投资分析。

机场布局问题已不单单是某一个市的利益,更涉及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要突破区域壁垒,仅仅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还显不够,必须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来进行协调,特别是像机场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专门的权威机构参与协调管理,以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

相关新闻:

太原机场“五一”小长假出港旅客31133人次
男子谎称在机场放炸弹索百万 致航班大面积延误
小长假机场搭配指南:舒服更要潮
成都双流机场遭雷阵雨侵袭上万乘客滞留
只因漏检一名婴儿 美机场航站楼关闭致大量航班延误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邓京荆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郑州一工程烂尾 数百桥墩林立

大学退休教授校园内拍小清新婚纱照

陕西6317万巨奖得主现身领奖[组图]

带盲母求学的大二女生

精彩热图

寄居城中村的病痛

实拍济南大明湖放生鱼遭“哄抢”

青岛一校车发生车祸侧翻 司机遇难

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