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精确调查”,南海再探可燃冰

2012-05-28 14:32:48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我国自主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

“精确调查”,南海再探可燃冰

  宋嵩/制图

□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结合形成的白色结晶体,能像天然气一样燃烧,通常存在于大陆架海底地层以及地球两极的永久冻结区域。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经研究人员多年研究,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共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5月27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

此次“精确调查”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又具有怎样的前景?请看记者报道。

“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精确调查”

在我国南海北部1600米水深的深海区域,“海洋六号”上的调查队员们正准备把一台重力取样器投放到海中。这台仪器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获取海底的泥沙样品,以此分析这片海域是否藏有可燃冰。

据了解,“可燃冰”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科学家们甚至宣称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对于海洋可燃冰的研究,我国是从1995年开始的,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2010年底,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显现出良好的资源潜力。

但是,在推测储量与实际的开发利用之间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为此“海洋六号”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

调查海域包括琼东南海域、西沙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海域等区域,调查的重点是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勘探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西安警方发布第三季专题海报 刑侦排爆警亮相

西安80后夫妻拍"关中八景"婚纱照 丈母娘婆婆包办

海南海事首次西沙水域海空联合巡航圆满完成

中国首艘千吨级海巡船与水上飞机联合巡航西沙

精彩热图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4月18日—24日

云南一精神病男子杀害奶奶 被家人囚禁铁笼11年

拐卖女童人贩子指认现场被数千民众包围

300只卡通熊猫亮相山西太原(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