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自上而下推动“精细化车改”正当时

2012-05-29 10:42: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自己改自己”终归少了一些勇气和决心,从而使地方试点车改总留有回旋的余地。只要进行制度设计,做好足够的公开透明,并能引入公共监督,“精细化车改”完全可以在逐步完善中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今年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中央部门要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上涨势头却难以遏止。因此,进一步深化公车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破解公车改革困局有何良方?(新华社5月27日电)

车改18年,乱象之乱到何种程度?恐怕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报道中引用的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正如我们熟知的那样,这恐怕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据4月27日新华网的报道,从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底,全国党政机关共清理出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在监管的视线之外,还有多少“名正言顺”的违规公车,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公车运行成本高,公车私用、超编配备公车等问题依然严峻,可以说,公车改革虽然历经18个年头,但现在的成绩远远未能满足公众的期待。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金硕仁谈到车改时认为,公车问题积重难返,必须改革。但目前改革力度太小,发文件太多,解决不了问题。金硕仁建议,中央应该成立中纪委、监察局和财政部牵头的专门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出台文件,从上而下推行车改。在笔者看来,在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工作稳步推进、“两年内省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大背景下,遵循自上而下的思路,及时推进精细化车改,正当其时。

所谓“精细化车改”,有别于此前的“粗放化车改”。简单分析不难发现,尽管前期车改进行了18年,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统一、严格、细致的制度设计。从报道中可知,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待时机成熟时,将出台具体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先从中央国家机关着手推进车改,因循了一贯的“自上而下”的思路。

如何对“精细化车改”进行制度设计,各地前期公车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完全可供参考。从报道中可知,前期地方车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发放车贴补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车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三是规范化改革,即通过单车核算、节假日封存、安装GPS等方式加强监控与管理。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三种模式虽各有缺点和缺陷,但整体而言,各有自己的优势。综合这些经验和教训、整合各方意见和建议设计而来的“精细化车改”,只要做好足够的公开透明,并能在引入公共监督上有更大作为,完全可以在逐步完善中推进。

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庄威坦言,“推进公车改革,既要有妥善的政策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诚哉斯言。综合各地前期进行的车改不难发现,各种模式之所以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概而言之,最大的原因还是,“自己改自己”终归还是少了一些勇气和决心,从而使地方试点车改总留有这样那样回旋的余地、自利的空间。制度设计未能强调严厉问责,具体推行又过于温吞导致的愈改愈乱的现状,是最好的明证。有了明确的认知,下一步,在细致拿出推进车改时间表的情况下,相关方面如何在制度设计上扬长补短进行自上而下的“精细化车改”,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于姝楠

精彩热图

娱乐圈女星学生时代照片

北京:老年人学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