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专访专家回应外界"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猜想

2012-05-30 08:46:1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已经把稳增长和调结构进行了较好的结合,但也要警惕项目审批标准降低

记者:有人担心,启动一批投资项目可能出现“泥沙俱下”,产业结构调整被延误。您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苏明:国家对此也有所关注,最近国家扩大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对节能减排的电器给予更多补贴。这不仅是在扩大投资,也是在刺激消费,并通过补贴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孙立坚:这次稳增长强调了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财政部明确将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应该说,将稳增长和调结构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项目的环保标准等可能随之降低。

刘元春: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但此次投资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领域,大部分是基础性的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大。当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部分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要减少投资的低效率问题,应真正减轻税负,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记者:有人认为,大批投资项目的上马,可能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并导致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进一步增强。您认为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

白重恩:我国确实应注意投资规模的适度。“4万亿”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在建续建工程,如果我们再次开工大量新的项目,今后就会有更多在建续建项目,我们对投资的依赖就难以摆脱。

对投资项目应进行更充分的论证。匆匆上马的工程,难免出现投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抢工期,部分项目的投资成本会增加,质量可能下降。

我们的研究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税后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15%以上,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步下降,到2011年投资回报率已经降到5%多一点。投资回报率的快速下降,折射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在降低。我们一定要寻求有效率的增长。

孙立坚:从根本上讲,要减少投资低效率问题,必须更好地扶持实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还要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减轻税负,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过度的政府扶持可能导致新兴产业产能过剩,补贴制度应设计合理

记者:此次强化了对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扶持,但市场人士担忧,可能打乱新兴产业的发展节奏,您如何看这个说法?

薛澜: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研发到商业模式的探索,再到市场的推广运用,如果在政府的主导下投资的话,确实可能会拔苗助长。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会丧失动力和机会,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政府过度的扶持还经常会导致产能过剩,最终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有了补贴,很多企业可能就靠“编故事”骗补贴来生存,并没有真正去改善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相反很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未必能拿到补贴,因此市场竞争会很不公平。财政补贴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这需要复杂的制度设计。

项目审批放松,会导致地方财政的压力加剧,结构性减税实施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记者:在新一轮项目上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配套大量资金,地方债务风险可能进一步突显。您认为,地方债务风险是否会进一步加剧?

刘元春:地方债务和土地财政的问题已经较为突出,新增的投资项目中,中央支出的比例可以适度增加。从长远看,化解地方债务问题,还要依靠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苏明: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超过100%,日本政府的负债率也达到227%,而我国政府的负债率只有40%左右。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但也不排除个别项目和个别融资平台会出现财务问题。

要解决扩大投资可能带来的债务问题,关键是要引入民间资本,打破部分行业的垄断,这既可以扩大投资,也可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白重恩:需要警惕的是,项目审批放松,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会增强,这会导致地方财政的压力加剧,结构性减税实施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切实降低投资的冲动,真正给中小企业减税。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世界上最奇怪的九大沐浴

"女版郭德纲"爆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