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老龄化时代中国遭遇“长寿”的幸福烦恼

2012-05-31 16:54:2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个由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的“中国长寿之乡”评比活动受到中国地方政府的追捧,自2007年活动启动至今已有24个县级地方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目前还有20多个地方正申请这一称号。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长寿老人和“长寿之乡”的扎堆出现将是一种趋势,这将给中国带来一种幸福的烦恼:长寿是一种值得欣喜的社会现象,但却将给原本不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带来较大压力。

105岁的广西老人陈树旭用“吃得、去(走)得、身体好”来形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皮肤白皙、精神矍铄的他还爱好读书、写对联。在陈树旭所在的广西岑溪市,像他这样的百岁老人已经超过100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除岑溪外,还有巴马、东兴、昭平等多个“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个25万人口的县,80至90岁的老人就有3160位,而百岁以上的寿星达到76位。最近,紧邻巴马的东兰县也宣称,其境内百岁老人人数达到了149人,而该县总人口只有30万人,相当于每10万人中就有50位百岁老人。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表示,人类整体预期寿命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提高了30多岁,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脚步的日益加快,长寿老人增多更将成为一种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在赵宝华看来,地方政府热衷申报长寿之乡反映了地方政府发展观念的转变,“过去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GDP,往往为了经济的增长牺牲了环境保护、民生建设等其他方面,而长寿之乡则设定了人口长寿比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强调的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也有人认为,地方政府申报长寿之乡,是希望这一荣誉可能带来的品牌和经济价值。现在绿色健康的理念日益受到推崇,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可以为地方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也可以直接拉动旅游、文化、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长寿品牌则有望实现这些目标。

赵宝华坦言,虽然目前中国长寿老人越来越多,但与欧洲、日本等地相比,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长寿老人的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有的属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较低。广西老年学学会秘书长齐白鸽说,“我们应探索一种更高水平的长寿,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长寿,一种更具幸福感的长寿。”

齐白鸽说,经济欠发达、生活质量不高、空巢老人增多、养老机构紧缺,这些问题都将给中国社会带来考验,地方政府应将打造长寿品牌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应对老龄化结合起来,“只有政府、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和参与,积极应对老龄化时代所带来的上述问题,才能让长寿成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现象。”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

精彩热图

动物镜头感这么强啊

"人吃人"受害者身份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