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挣钱实在不容易——如何才能让生活更有尊严

2012-06-07 17:26:45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装配工——

长期加班压力巨大,精神需求无法满足

粤东,一家电子装配工厂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八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地运转。在生产线上,21岁的吴小芳已经连续忙碌了8个小时:接数据线——拧螺丝,她不停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名义上,工厂是三班倒,但眼下接了个大订单,工厂招不到工人,实际上的工作安排是两个人:每天4班倒,每人两班。小吴干的是头班,分两个时段:早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晚班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每个班次中间能分别休息10分钟。

这么拼命干,累不累?累,但如果不这么干,每月有2000元工资;这么干,超过8个小时,工厂按加班发放工资,每月收入能多挣七八百元。

吴小芳说,工厂管吃管住,平时花费很少。算上加班费,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存2000元。她决心在外面干上几年。有了钱,就回老家,办一家自己的花边刺绣厂。

大城市灯红酒绿,但与自己无关。吴小芳说,工厂的工作区、生活区连在一起,高高的围墙把她和这个社会隔离开来。离开江西老家,来这个城市一年多了,她还说不清工厂的位置。每个月,小吴有两天休息时间,她不愿意进城,一来花费大,二来城里没有朋友,进城,没有目的。她宁愿在宿舍里待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人口红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东南沿海,一座又一座加工装配车间,为数千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然而,工作单调、收入微薄、长期加班,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影响身心健康。

在一个封闭的企业型社会里,成千上万的装配工劳动紧张、压力巨大,精神需求无法满足。过劳死、蜗居、蚁族……这些年出现的一些“新词”,展示着生活中黯淡的一面。

事实上,我国《劳动法》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方面都有完整的规定,但长期以来,在强势的用工方面前,仍然缺乏执行的强制性。

吴小芳说,眼下,工厂订单不错,工资还给的及时。一旦工厂生意不好,不但加班费、恐怕连工作都成问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几十年来支撑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人口红利开始衰减。用工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低端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对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生产效率,向产业链高端转变迫在眉睫。

全国总工会调查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在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就业、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情感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强烈。

大街上,不时看到“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标语。从更深层面上讲,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层面,也应该包括社会、人文层面。只有通过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

这不仅是为了中国新一代产业工人,也是为了“中国制造”的尊严。

合同工——

如果一直是编外人员,就没有发展前途

23岁的石杰在一家大型国企单位上班,但是,他从来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是单位的合同工:干同样的工作,工资却不及正式工的一半。

2011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石杰大学毕业,费尽周折,终于在大城市找了一份工作。签劳动合同时,他虽知悉自己的身份与正式工不同,但他当时想,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希望。

然而上班后,石杰发现,体制内、体制外,有一堵根本无法逾越的墙。

薪酬差别只是一个方面。管理中的差别,更无所不在。正式工,是白色的工作证,合同工,是黄色的证;正式工,能够到食堂吃自助餐,临时工,只能吃大锅饭……

在公司,身份不同,员工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也不同。有编制的员工至今还享受公费医疗;像他这样没有编制的合同工,要靠自己买保险……

石杰说,在单位内,如果一直是编外人员,进不了编制内,就处在社会边缘,没有发展前途。他表示,早晚要离开这份“没有名分”的工作。他想约上几个好友,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一起打拼、一起奋斗。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用工双轨制,是伴随着改革出现的,其初衷是尝试打破铁饭碗,提升经营活力。但是,由于原来的“计划轨”管理模式改革滞后,与“市场轨”差别越来越大。

有数据表明,随着用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中“市场轨”员工超过了老员工的数量。在港口、采矿、造船等行业,“市场轨”员工已占到50%以上。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中小企业也开始采用双轨制的劳务派遣形式大量招聘合同工、临时工,减少用工成本。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劳务用工)行业就业指数报告》发现,企业劳务用工的成本仅相当于正式用工成本的60%—70%。同工不同酬、性别歧视等用工问题在现实中依然十分严重。

北京某知名大学的有关负责人曾经表示,该校近几年面向全球招聘了不少学术带头人,但受编制所限,相当一部分未纳入正式编制。编外人员虽然收入不低,但在福利待遇方面差别很大。比如,编外人员的子女就很难上该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但编内人员,无论是保卫人员、还是食堂工作人员,都能直接享受这些“福利”。

同工不同酬的用工双轨制,背后隐含的实质是一种身份歧视。摒弃以身份定薪酬福利,破除各种或明或暗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不仅是调整不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也是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体面劳动无法回避的问题。(记者杜海涛;本文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