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创新人才,从何而来?

2012-06-13 09:47:40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基于自主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多年来,北师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其中重要理念就是加强导师指导,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第一,选择是多阶段的,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例如,学生在入校之初,有实验班等多个更高发展平台供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选择;一、二学年末有专业分流和专业二次选择,以及辅修—双学位等供学生进行专业再选择;三、四年级有专业课程、科学研究和职业方向等供学生进行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多元选择。

第二,选择是多方面的,覆盖培养所有环节。在专业方面,学校制定了专业二次选择和辅修—双学位制度。学生完全自由提出转专业申请,经过拟转入院系考核合格,即可实现专业愿望。学校在社会关注的20多个专业开设辅修—双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在培养方案方面,设置30%左右学分的专业方向课程,多数院系提供选修学分两倍以上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我校综合性大学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课程编班方面,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多个平行班,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对于学生选择修读的课程,允许学生前期试听,如果与其愿望不契合,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退选,提高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率;在科研训练方面,学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和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跨院系、年级、专业组建课题组,在学科交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环节中的众多自主选择机会,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锻炼了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力等创新人才核心素质,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规划、纷杂事务、众多问题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也必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选择中受益,在选择中成长。

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有耕耘就有收获,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效果显著。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除国防生、免费教育师范生直接就业外)55%以上继续攻读本校、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研究生或到境外深造。推荐免试研究生(含本科直博生)占毕业生的30%。一次就业率达99.06%。2010年天文系本科生刘德子、马骢的科研论文在“天体物理”顶级刊物发表,2006届毕业生周艳毕业次年即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自2006年设置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以来,我校三次申报的本科生均获得特等奖。其中本科生弋泽龙在与博士、硕士生竞争中高票当选。2006级英文专业本科生张萌,在2008年全国APEC未来之声选拔赛中,从4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全票通过,全国第一的身份获得代表中国大学生随同国家领导人赴秘鲁参加APEC会议。

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王晓东,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在美做博士后时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L·歌德金和密歇尔·S·布朗,2004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当选的第一人。在新近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中,每年本科招生规模仅2000多人的北师大名列前茅,可见学校教学理念的成功。

快评

高校更需教育创新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满世界都可以看见的字眼,更是当前世界一股强劲、实在的潮流。这个潮流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关乎一个社会的活力,关乎一个区域的未来,更直接关乎一个人在各自社会的定位、发展、成就,乃至所有的可能。

而在中国的高校中,“创新”二字,更是经常听到——“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教师”、“我们要培育创新型的环境”、“我们要支持鼓励创新型的学术”、“我们要多出创新性的成果”……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但重要的不是我们的想法,不是我们所说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是我们所做的。

没有任何一位高校的校长、任何一位高校的教师、任何一位高校的学生,不希望以上的涉及“创新”的诸点得以实现。但是要真正做到,这无疑需要高校实施一场持续时间长、意志力强、涉及高等教育整体环节的教育创新。

高校的教育创新,涉及教育理想、观念、传统、现实、使命,涉及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更涉及大学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与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还需要大学中管理者和从教者的全面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或者单维度的尝试就可以取得的成功,而是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有所突破的渐进过程。

好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人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创新的过程。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邮票纯金仿印典藏发行

武汉动物园大能猫清凉度夏

女子拍职业装呼吁关注男人节

鲁甸地震一周年:千盏烛光寄哀思

精彩热图

武汉11对情侣水下比赛接吻

南京市民扎堆戏水“爆棚”冲浪

郑州街头现“宠物男孩”

黑龙江鹤岗旭祥煤矿6名矿工被困150个小时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