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探索干部选拔新机制提升执政能力

2012-07-02 17:29:0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6月28日,济南市2012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成绩出炉,按干部职位数量8:1的比例,确定279人的业绩评价范围人员名单。经过笔试、业绩评价、面试、领导能力测试四个环节后,报名者才能进入考察阶段。考察时还将进行群众信任度评价和德的认可度评价的测评。

济南公选干部,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干部选拔新机制的一个缩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选拔机制逐步完善。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这又依赖于科学、民主的选拔机制。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内容,有力推动了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

“探索干部选拔机制,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党建研究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认为,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完善了干部选拔机制,可以说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选拔干部的崭新路径。

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探索推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双推一选”“公推竞岗”等多种积极可行的选拔方式。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要求。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处、科级干部28.7万名。2011年,省区市竞争性选拔厅处级干部占新提拔总数的30.7%,中央和国家机关达到46%。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包心鉴说:“‘赛场选马式’的干部选拔新机制体现了更加宽广的选才视野,拓宽了选才渠道,给予参与者均等的竞争机会,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些举措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

党建专家认为,十六大以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重要岗位,他们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向外界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广纳群贤的理念,从而吸引更多不同领域人才参与到现有政治体系中,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有了源源不断吸纳优秀人才的考选机制,形成有序流动,给予精英分子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社会体制才能趋于稳定。”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谭建如此认为。

不同于“伯乐相马”式的以个人好恶为主的干部评价,包心鉴说,“赛场选马”更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德的标准主要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且以真才实学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评价更加全面。

商志晓说,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同时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个性需求,分别采取不同的竞争性选拔方式,盘活了人才资源,增强了干部队伍整体活力,这些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另外,走群众路线,选人用人民主化是近年来“赛场选马”式公选的显著特点。民主推荐、民意测评、考察预告、投票表决、任前公示成为公选干部的必经程序,民意作为重要参照系被广泛运用到公选中。

包心鉴认为,赛场选马让老百姓投票,这表明干部选拔将党管干部和民选干部相结合,不仅选出人民信得过的干部,还有利于增进政治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方兴未艾的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创新实践,商志晓认为,既要满腔热情加以鼓励,又要扬长避短加以规范,探索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执政能力建设。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我国首条高空玻璃吊桥开通 悬空180米

中国穆斯林赴沙特麦加朝觐

北京:绿色出行 任重道远

天安门广场国庆花篮将亮相迎“国庆”

精彩热图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9月12日—18日

美女与野兽在水底戏水合影

2015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开幕

母子微笑与亡夫合影,以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