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市场面对面
——辽宁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综述
6月28日,走过61年辉煌历程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又一重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我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全面完成。
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改变着每一个城市,更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近年来,辽宁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渴望,借助于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壮大文化产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化作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奔涌向前。
文化体制改革破冰前行
都说文化体制改革难,但再难也得改。不改,如何才能把束缚发展的绳索挣脱?
进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辽宁,既需要破除障碍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锐气,也需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掌控能力。近年来,按照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上出效益。
以“真转真改”为原则,我省积极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
率先“吃螃蟹”的,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过去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但吃不饱;现在我们自己闯市场,吃不完。”说这话的,是改制后从沈阳杂技团团长变身为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的安宁。
“不留壳,不借壳,不造新壳”,“营口模式”叫得响、做得实。转制前,营口市评剧团、京剧团、歌舞团三团加在一起,年演出收入也仅有44万元;转制后,三团合一,组成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减少了2/3,收入却达到144万元。
冲破了体制、资金、观念的桎梏,全省国有文艺院团不仅全面完成了转企改制,更催生了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杂技集团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
党报进市场,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实实在在每天发生着。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版,《辽宁日报》如今已成功闯进沈阳市1000余个零售点,日均零售达2.3万余份。
与《辽宁日报》改版同步的,是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资源整合大幕的开启:短短一年,辽报集团先后与《营口日报》、《辽阳日报》等7市党报合作,成为其主办单位,地市党报全新改版;所属的晚报、都市报,统一更名成《辽沈晚报》地方版。
这一报业集团跨区域深度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使地市报纸质量显著提升,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辽报集团则盘活了自身资源,实现了在省会城市以外城市的低成本扩张,有效规避了同城报纸间的无序恶性竞争。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三台合并,成立辽宁广播电视台,则是一次强烈的“化学反应”。
三台合一后,一次集合采编新闻、广播电视两个窗口播出,广播电视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在此基础上,2011年末,我省再度发力,实施辽宁广播电视台与沈阳广播电视台省市两级广电媒体战略合作,将参与合作的两台10个电视频道和12个广播频率整合为8个频道和8个频率,统筹人员、设备、管理和运营,开辟了省级电视台与省会城市电视台同城合作的新途径。
着眼更远的未来,我省不断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打破文化资源按行政区划和级别配置的“楚河汉界”,统一谋篇布局。从分地区、分行业局部改革,到跨区域、跨领域整体协同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推动区域内文化资源不断向重点区域、优势行业、优质企业集中。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定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速度成正比。在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我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辽宁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1年,全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
省文化厅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
无疑,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文化产业的位置应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继《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出台,2011年,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厅共同起草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获得快速发展契机的首先是动漫产业。很多人想不到,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就是辽宁。目前,全省动漫游戏企业共有325家,2011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1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9%。
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培育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也标志着我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演艺产业迅速崛起。以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辽宁民间艺术团等为龙头,我省各类文艺表演团体达到464家,2011年演出收入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辽宁芭蕾舞团的《末代皇帝》和《二泉映月》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天幻2》在南美洲签下3年800场演出协议;赵本山领衔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旗下8家刘老根大舞台,更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扩展。经过多年积累,我省已形成了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大连服装节、阜新玛瑙节、岫岩玉石节、锦州古玩节等节会,仅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就推出投资项目280项,投融资额达300亿元。此外,出版印刷、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也毫不示弱。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辽宁文化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距离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低于5%的目标,已越来越近。
□记者/蒲若梅 赵建明 谢文君 王笑梅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