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调查显示68.8%受访者认为当下“焦虑帖”泛滥

2012-07-19 08:21: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现实压力加上盲从效应,导致“焦虑帖”被多次转发

“焦虑帖”为何会泛滥?调查中,62.2%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需要宣泄;36.4%的人认为是因为部分年轻人对生活的期望较高。另有35.0%的人直言,“焦虑帖”泛滥源于一些人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质疑精神,人云亦云。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耿传川认为,“焦虑帖”泛滥是因为网络成为如今最好的“吐槽”空间,人们的焦虑、怨气和怒气在网络上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另外,发达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很多人每天刷微博,希望得到别人关注。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自己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放大焦虑和担忧的情绪,因为这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受关注的理由。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表示,如今,在媒体、社会舆论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下,焦虑情绪被生发、放大,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甚至营造出一种全民焦虑的“奇观”。焦虑已成时尚词语,大家抱怨着焦虑,又消费着焦虑、享受着焦虑,似乎不焦虑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李丽娜认为,现实压力加上群体的盲从效应,导致“焦虑帖”出现后被多次转发。“‘焦虑帖’本身的影响并没那么大,但在传播过程中,问题被严重化和放大化,就会引发集体焦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水雄,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焦虑帖”泛滥是因为青年中的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青年会有较多焦虑感,同时又觉得改变现状的途径非常有限,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焦虑。另外,在网上活跃的部分人跟现实社会存在距离,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出人头地,网络是他们表达焦虑的一个方式。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认为,“焦虑帖”泛滥,是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压力和焦虑,青年人内心存在不安全感。一些青年心里的焦虑不一定来自现实,而可能是由于父辈的不安全感给他们的童年带来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人格中。这些不安全感一旦被激发,焦虑就会自动产生。“焦虑帖”可能就是激发了青年人格特性中不安全感的东西。

49.3%的人认为年轻人应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质疑精神,远离“焦虑帖”

“焦虑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调查中,55.9%的人认为“焦虑帖”会降低青年的幸福感,53.9%的人觉得它会激起更多人的消极心态和情绪。

耿传川说,年轻人对学业、工作、感情和人际关系有焦虑非常正常,每个人都会遇到。但“焦虑帖”可能放大这种焦虑,带来不必要的担心,从而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

李丽娜认为,“焦虑帖”不仅会降低个人幸福感,对社会而言可能会导致谣言的产生。社会心理学中的谣言心理机制,与公众的恐慌和焦虑心理、信息的模糊度、个人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网络特定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我们要特别警惕“焦虑帖”有可能会滋生谣言。

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焦虑帖”?调查中,56.3%的人认为应该对青年面临的问题引起注意,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48.0%的人觉得媒体不应放大危言耸听的焦虑。

“其实大多数焦虑都是杞人忧天。”李丽娜建议,年轻人应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尽量避免将焦虑的问题放大化、严重化,要有目标并做好当下的事情。

孙时进认为,青年在焦虑时,不要忙着恐惧和担心,应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因现实问题而焦虑。如果是,就该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引发焦虑,并积极寻求解决焦虑的办法。

王水雄说,网络上一些帖子是不真实的,有些焦虑也是认为营造和夸大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质疑和考证的精神。

王水雄建议,当下教育应重视培养青年人面对困难的顽强心态,在青年成长中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青年在遇到焦虑时,还可以看一些解释和缓解焦虑的书,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焦虑情绪。

调查中,49.3%的人表示,年轻人应该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质疑精神,远离“焦虑帖”。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于姝楠

编辑:于姝楠 标签: 焦虑帖 焦虑情绪 焦虑感 奇观 中国传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马里人质劫持事件遇害人员遗体回国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11月21日-27日

大熊猫“华姣”顺利抓捕 将于19日放归野外

昆凌确定出演《温柔的子弹》 王学圻导演首秀

精彩热图

袁姗姗清晨素颜出街 戴圆形镜框可爱呆萌

《007幽灵党》曝双特辑豪车追逐火车肉搏疯狂

第五期“华策杯”编剧培训班开班 康洪雷开讲

组图:张瑶晒阳光写真 时尚热辣美丽不冻人